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词重叠是构形表意的重要手段,在汉语和越语中的使用频率都相当高。在汉语中,动词重叠形式多样,语法意义较为多,外国学习者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越语中也有动词重叠式,但与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对应关系非常复杂。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异,目前尚无学者专门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尝试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从形式、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这三个角度入手,对汉越动词重叠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形式方面,汉语和越语都有AAB、 AABB和A来A去(AdiAlai)重叠式。它们的差别体现在AA和ABAB的形式变体与声调变化上。此外,汉越动词重叠分别有A着A着、ABB、 A—AB和AaAB。在语法意义方面,汉语和越语动词同一重叠形式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AA、 AAB和ABAB表示短时,AABB和A来A去表示连续长时;不同重叠形式表示相同的语法意义,如汉语AA和越语"V lay V de"都表示强烈的情感色彩,汉语AAB和越语A,A都表示动作程度减弱,汉语AA和越语AAla都表示动作程度加强;也有两种语言中动词重叠式特有的语法意义,分别为表示悠闲、随意、委婉的意义(汉语)和表示强烈的形象化作用的意义(越语)。在句法功能方面,汉语大部分动词重叠可以充当句法成分。动词重叠式在两种语言中都能充当谓语和状语,但只有在汉语中才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而在越语中只能作补语。在前后搭配成分和搭配条件上,汉越动词重叠式的差异也较大。越语动词重叠活动较为自由,可前带副词“hoi”(有点)、“rat(很、非常)、"dang"(正在、在),后带助词“了、过”,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儿、怎么样”,汉语则不可。汉语动词重叠式形式多样,语法意义较多,它与越语动词重叠式的对应关系也非常复杂。因此对越南学习者来说,汉语动词重叠式一直是一个语法难点,很容易产生偏误。在汉语动词重叠式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参考相关语料,对越南学生汉语动词重叠式的偏误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