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粉对乙醇—水体系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ovegood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料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用作汽车燃料的添加剂,并可以部分取代化石燃料,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因而受到普遍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石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原油进口连年增长,2008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9.8%。同时,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环境安全。为了确保能源安全、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和减少环境污染,我国也在积极发展燃料乙醇。能耗大和成本高是制约燃料乙醇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燃料生产过程最大的能耗来自于乙醇和水的分离,由于乙醇-水混合物存在共沸现象,采用传统精馏的方法无法得到无水乙醇。而无水乙醇时燃料乙醇的重要基础成分。采用共沸精馏法提纯乙醇的能耗占到燃料乙醇工厂能耗的60%~80%。目前以节能为目的研发的乙醇的分离技术很多,其中吸附法由于能耗低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生物质吸附法,以马铃薯粉为吸附剂制备无水乙醇。马铃薯粉作为吸附剂具有原料易得、价格低廉、能耗低,使用失效后可作为发酵法生产乙醇的原料等优点。测定了马铃薯粉作为吸附剂的基本理化性质,并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吸附前后的马铃薯粉吸附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马铃薯粉吸附剂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塔内径为25mm,有效填充高度为900mm的固定床恒温吸附柱用于研究乙醇-水体系在马铃薯粉上的吸附过程。测量了乙醇-水体系中水在马铃薯粉上的吸附等温线,测定了不同进料流量、床层温度、吸附剂粒度、进料浓度、不同床层高度和不同生物质吸附剂等操作条件下的透过曲线、透过时间、99.5%(v/v)生产能力和床层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曲线;对乙醇-水体系中水在马铃薯粉吸附剂上的吸附平衡进行了模型拟合、比较和分析;利用BET模型计算了马铃薯粉的吸附比表面积,通过反气相色谱法研究了马铃薯粉吸附剂对乙醇和水的吸附选择性;利用Klinkenberg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对马铃薯粉的吸附传质过程和透过曲线进行预测。试验结果如下:1马铃薯粉作为吸附剂的基本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粉中淀粉含量为71.91%,淀粉中支链淀粉比例高达77%。40~60目的马铃薯粉床层空隙率达0.5,床层阻力小适合于作为淀粉吸附剂。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照片对马铃薯粉吸附剂表征,经吸附后马铃薯粉的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吸附和再生操作对马铃薯粉的晶形和微观结构影响较小,马铃薯粉作为吸附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马铃薯粉在90℃吸附15min后,在相同温度下经过30min即可完成解吸,说明马铃薯粉作为吸附剂易于再生,再生温度低,再生条件温和。经过1个月的反复吸附试验的马铃薯粉发酵后乙醇含量为9.6%,与对照相比较没有明显差异,马铃薯粉吸附剂在吸附活性下降后可以作为发酵原料进行利用。2吸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透过时间和生产能力随床层温度升高、进料流量增大和粒径增大而变小,随床层高度增加而增大。吸附剂的粒径和床层高度的变化对透过时间和生产能力的影响最大,进料流量的影响次之,床层温度的高低对透过时间和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小,但对吸附过程中的能耗影响较大。在吸附操作时,在共沸点附近浓度进行吸附是效率最高的,所以生产上可以采用传统的精馏方法使含水乙醇的浓度提高到共沸点附近,再进行吸附脱水制备无水乙醇。在操作温度为80℃、吸附剂粒径40-60目、原料乙醇进料浓度94.5%(v/v)和进料流量为3ml/min左右条件下,生产能力可达20.51gH2O/100g吸附剂。在其他操作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床层高度与生产能力均和透过时间存在线性关系,其方程分别为tb=0.085h-33.333和P=0.113h-49.445。3吸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水体系中水在马铃薯粉中的吸附等温线为S型,属于Brunauer’s分类中的Ⅱ型吸附等温线。各模型拟合效果的优劣排序为:GAB模型、Henderson模型、Sircar模型、Oswin模型、Peleg模型、Langmuir模型、吸附势理论、Smith模型和Henry定律。根据BET模型,利用相对湿度下(0.05<αw<0.35)的吸附平衡数据,计算出水在40-60目马铃薯粉的BET吸附比表面积为93.019 m2/g马铃薯粉。4吸附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在70℃~140℃,乙醇和水在马铃薯粉中的吸附属于放热过程,分离因子和吸附自由能的变化规律均表明低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因此适当降低床层温度有利于乙醇-水的吸附分离。马铃薯粉对乙醇和水的吸附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其对水的吸附能力远大于乙醇,对于水分子能优先吸附,分离因子最大达203.65。粒径小的马铃薯粉由于表面积大,对乙醇和水的吸附作用强于粒径大的马铃薯粉,对乙醇和水的分离能力大于粒径大的马铃薯粉。70℃~140℃马铃薯粉对乙醇的吸附热ΔHs在-12.55kJ/mol至-13.14kJ/mol之间,对水的吸附热在-24.88kJ/mol至-45.79kJ/mol之间,属于物理吸附的范围,水的吸附热显著大于乙醇吸附热,说明在马铃薯粉上水的吸附作用比乙醇强烈。5透过曲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Klinkenberg模型求得80℃、84℃和88℃下马铃薯粉的总传质系数k分别为0.001413、0.001637和0.001936。并利用Klinkenberg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温度的马铃薯粉透过曲线进行拟合与比较,利用本文给出的Klinkenberg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预测所需条件下的透过曲线,用于指导工业生产。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对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帮助提高治疗尿毒症的有效率,以及降低尿毒症的死亡率。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
随着各大酒店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入,对员工的素质、能力要求亦不断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成为了在酒店工作必备的条件之一。面对市场,特别有必要加强职业英语教育以提高学
目的了解南京市县乡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县乡15所中学4124名中学生,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
综述了国内外硫酸盐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沿革和最新进展.20世纪90年代前国际上大多采用单相厌氧工艺处理硫酸盐废水,但常常运转失败.多数研究针对此问题,探讨硫酸盐还原菌(SRB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经济价值越来越凸现。民营企业作为开发主体之一,其介入旅游景区进行投资开发则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焦点。民营资
土地是我国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要素,与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当前,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是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的认识、处理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和生殖健康教育材料的适宜形式,为加强农村地区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在安徽、山西、甘肃、青海和广西各选择1个县,整
保健食品产业是21世纪代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朝阳产业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同样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保健食品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型企业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迎接挑战,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是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萧山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网络的出现使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便捷。作为教育基础的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今,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家长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