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风貌是城镇建设、历史文化、社会民俗与民族风情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概况。然而,在我国经济水平与城镇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的背景下,各级规模城镇都逐渐出现了“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等问题,这种城镇风貌趋同的现象不仅反映了城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其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保护与传承的缺失,还将阻碍其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位于风景名胜区周边的小城镇更应该谨防这种风貌趋同、特色丧失的现象。此类小城镇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肩负着保护与建设风景名胜区的任务。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我国许多此类小城镇往往注重的是经济的发展,规划层面也仅停留在城镇规模、用地功能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城镇风貌方面的研究。长此以往,城镇的发展将受到限制,甚至威胁到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基于此,本论文以城镇风貌为切入点,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的逻辑框架中,首先对城镇风貌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与辨析,明确了城镇风貌的概念、构成及属性;通过对国内外景区周边优秀小城镇风貌案例研究分析,总结出相关借鉴经验;对景区建设背景下的小城镇地域特色风貌规划提出了相应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最后,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为实践对象,通过分析评价其现状风貌,为其地域特色风貌的形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策略,从而在保护与建设当地风景名胜区的同时,促进小草坝镇全面、可持续发展,并为此类小城镇在城镇风貌建设过程中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