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村落中,公共空间作为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公共活动空间,是人们使用度最高,聚集性最强的空间,也是乡村风貌的集中展现,是乡村建设和环境提升首当其冲的关键部分。海南岛孤悬海外千余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尤其是琼北地区,作为海南岛经济、交通、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琼北传统村落具有相对封闭、村民生活安逸闲适、宗族意识强、民风淳朴的特点,然而随着近年来海南旅游向深度化发展、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等诸多因素叠加而来带的一系列乡村人口结构、公共活动、行为习惯的改变,乡村公共空间受到冲击,面临改变和转型的需要。本文主要从琼北村落公共空间现状特征,结合琼北人民交往行为特点、公共空间建设理论及乡村产业发展趋势的层面,提出琼北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适应性提升和利用策略,使其既能满足现状人口结构下的村民使用需求,又能满足外来游客和产业从业人员的旅游、生产、休闲需求,尤其是重点探讨满足琼北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的需求,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践行海南省“全域旅游”、“共享农庄”发展布局。本文在海南乡村的发展历程分析的基础上,从海南乡村居民、游客、从业人员的交往行为和需求出发,着重分析了海南乡村公共空间和其使用人群的交往行为的影响和联系,并围绕这个思路,展开实地调研和村民走访,并着重选取了美社村和冯塘村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此基础上,对海南乡村公共空间现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来探索基于交往行为视角下琼北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空间层级划分、人类交往行为与乡村公共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欲通过对琼北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研究反思海南公共空间建设现状以及推演随着社会、乡村发展可能会给公共空间带来的新变化,为海南乡村在新时期、新机遇下的公共空间优化和提升方向提出一定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