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轮胎热解处理的商业化运行因热解碳品质低下导致经济性不佳,考虑到轮胎不同结构部位含有的成分不同,回收的热解碳的性质理应有所差距,因此,本研究首次提出将废轮胎胎面和胎侧两部分切分后进行独立热解的实验思路,依据胎面和胎侧热解炭黑特性的差异,进而寻求各自更为合理经济的资源化利用方式,从而提高废轮胎热解处理的经济性,为废轮胎工业化热解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研究首先进行了实验室规模的小试试验,所用原料为米其林轿车用废轮胎,探究了不同热解温度(400°C,450°C,500°C,550°C,600°C)下回收的胎面和胎侧热解碳的性质;再次为了探究该方法商业化运行的可能性,进行了60 kg/次进料的固定床中试热解试验,所用原料为韩泰轿车用废轮胎,选取450°C热解终温、停留2 h,废轮胎胎侧、废轮胎胎面和混合轮胎三种进料的热解条件,试验结束后对所有热解产物进行收集并计算产率,表征热解碳的性质;最后通过表征三种价值不等的商业炭黑(填料炭黑、半补强炭黑N660、色素炭黑),对比热解炭黑与商业炭黑的性质,推测其资源化潜力。实验室和中试规模的分析结果相似,可说明胎面和胎侧热解碳的特点具有普遍性。两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中试规模热解碳为例):两者均为介孔率大于90%的介孔材料,两者均含有Zn,Si,Al,Ca,Fe,Na无机元素,并且以Zn元素为主,两者含有相同种类的表面官能团;同时,两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以中试规模热解碳为例):相对胎面热解碳,胎侧热解碳具有高含碳量(89.55%vs 84.53%),低灰含量(7.28%vs14.84%),高比表面积(93.58 m2/g vs 27.05 m2/g),表面高活性(主体官能团-OH vs C-O-C),较窄范围的孔径分布等特点。综合对比热解碳与商业炭黑碳含量(C%)、灰分含量(Aad%)、比表面积(SBET)、表面官能团(FTIR)、表面晶体结构(XRD)的分析结果,可以推测中试试验胎面热解碳可以回用为半补强炭黑N660,胎侧热解炭黑因其比表面积的限制如回用为炭黑需要经过活化处理,实验室试验胎面热解碳因具有高灰分可以考虑用作填料,胎侧热解碳具有回用为补强炭黑的潜力。因此精细化的原料分类可以增加废轮胎热解碳性质的稳定性,根据热解碳的不同特性选择合理的回用途径,以减轻后续处理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