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文物保护建筑在使用、保护及修缮加固过程中,存在使用维护不当、改变文物本体原状以及修缮工艺做法不清等诸多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和《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等,结合伪满国务院旧址修缮工程实例勘察设计、修缮、加固方案论证分析等工作,总结伪满时期文物建筑遗存的病害分析、修缮工艺和抗震加固方案制定与组织实施管理的方法与经验。伪满国务院旧址作为伪满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又称“第五厅舍”,建成于1936年,被称为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帝冠式建筑”,其造型宏伟,结构复杂,装饰华丽,其文物保护修缮及抗震性能提升工作具有特定的历史保护性建筑研究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伪满国务院旧址修缮工艺和抗震性能提升进行研究,在满足使用功能条件下实现修旧如旧和结构抗震性能提升的目的。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借助查阅相关历史文献、图纸资料和实地勘察等方法,对伪满国务院旧址始建时期的情况及现状进行调查,从建筑空间布局、立面造型、结构布置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对建筑现状进行病害分析和总结,并对建筑特色进行深入解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建筑历史价值、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阐述。2)针对建筑中屋顶琉璃瓦屋面修缮、外墙面原貌复原和室内装饰构件原貌复原等进行研究,总结相关修缮工艺与技术要求。3)在建筑结构现状检测鉴定的基础上,梳理结构检测及安全性分析鉴定的方法和流程,依据检测鉴定报告和实际测绘图纸,结合建模计算分析,确定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提升方案,可为其他同类建筑的保护修缮与抗震性能提升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