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效应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中的2013-2014学年的基线调查和2014-2015学年的追踪调查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研究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教学建议。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八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在教学方式的使用方面,整体而言我国八年级数学教师采用“老师授课”和“师生互动讨论”进行教学的频率很高,我国八年级数学教师采用“分组讨论”进行教学的频率较高。但是总体而言,“老师授课”在我国八年级数学课堂上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师生互动讨论”,最后是“分组讨论”。在教学媒体的使用方面,整体而言我国八年级数学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设备”进行教学的频率很高;但我国八年级数学教师使用“互联网”和“挂图、模型、海报”进行教学的频率较低。与此同时,我国八年级数学教师使用“个人教学网站或博客、微博”进行教学的频率很低。其次运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分析八年级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对学生认知能力测试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教学方式的使用对学生认知能力测试成绩的影响方面,当数学教师采用“老师授课”的频率较高时,学生的认知能力测试成绩也会较高,但是当使用频率达到一定程度后,使用频率的提高并不会使得学生成绩提高。当“分组讨论”的使用频率较低时,随着“分组讨论”的使用频率增加,学生成绩会增加,但当“分组讨论”的使用频率较高时,随着“分组讨论”的使用频率增加,学生成绩反而会下降。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使用“分组讨论”的频率保持在适当水平即“经常”,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最有利。当采用“师生讨论互动”进行教学的频率较高时,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测试成绩并不会增加。在教学媒体的使用对学生认知能力测试成绩的影响方面,随着使用“多媒体投影设备”进行教学的频率增加,学生认知能力测试成绩也不断增加。“从不”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学生认知能力测试成绩最高,其他使用频率之间学生认知能力测试成绩的差异并不大且不显著。这与本研究的预期并不相符,本研究猜测这可能与数学教师在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并不总是讲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和有许多数学教师的互联网使用水平和互联网教学能力有关。“从不”使用“挂图、模型、海报”进行教学时,学生认知能力测试成绩最高,并且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学生认知能力测试成绩呈现下降趋势。使用“个人教学网站或博客、微博”进行教学时,频率要适中即“有时”,这对学生认知能力最有利,与此同时太高的频率反而不如太低的频率,也就是过犹不及。并据此提出如下建议:在教学方式方面,八年级数学教师采用老师授课进行教学的频率应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不用刻意追求很高的水平;但数学教师使用分组讨论进行教学的频率要保持在适当水平即保持在经常这一使用频率。在教学媒体方面,数学教师应该尽量多使用多媒体投影设备进行教学,但尽量少使用挂图、模型、海报进行教学,与此同时使用个人教学网站或博客、微博进行教学时,频率要适中即保持在有时这一使用频率,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应该讲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并且提高自身的互联网使用水平和互联网教学能力。
其他文献
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是我国新一轮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目标,科学的收支预测是实现跨年度预算管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本文以上海市为例,研究在中期财政规划视角下如何科学预测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及并针对当前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针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测,考虑到其与宏观经济因素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了组合预测方法Lasso-BP神经网络模型,首先通过Lasso变量选择方法筛选出对一般
人物专题片是一种重要的电视文化形态,是中国特有的电视产物。它是以人物为叙事对象,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进行影像化的呈现。人物专题片凭借真实的内容、鲜明的主题等深受大众所喜爱。叙事视角是叙事学中重要的理论,视角对专题片的叙事有着重要影响。所谓叙事视角就是创作者讲述和观察的角度,贯穿故事的叙事过程。对人物专题片的创作而言,不同的叙事视角决定作品不同的构成方式,也决定了观众不同的感受方式。本文以热奈特“聚焦
环境保护税于2018年年初在我国首次实施,实现“费改税”的转变。然而各地区政府依据税目税额表推出的税额标准是否真的符合各地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考虑异质性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2003-2017年中国最为发达的三大城市群数据构建各组群环境技术,基于共同边界模型测算各地区二氧化硫的边际减排成本,为环保税政策的优化提供有力参考。研究发现: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非效率值在2003-2012年呈现阶梯
教育收益率是经济学、教育学等领域长久以来所持续探究的话题。在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进行梳理,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2002年这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划分为精英化阶段;将2002年至今的高等教育,划分为大众化阶段。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实证探讨,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普及化阶段的平稳过渡提供研究支撑。
纪录片作为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媒介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和重视。而武术与纪录片的结合,是武术文化与视听艺术共谋下的媒介产物,也是权力关系、社会认知和意识形态交织下的现代产物,不仅能够展现当下武术文化的真实面貌,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从叙事层面对武术题材纪录片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有很多,但许多文献都是从叙事策略和叙事要素来进行分析,较少分析纪录片中的叙事视点问题。本文正是从叙事
自1900年庚子国变之后,清王朝为了延续自身的统治者地位,主动引入西方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尤其是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这一事实,让清朝统治者终于开始认真考虑采用立宪政体。随着1906年宣布“仿行宪政”,由清廷主导的新政改革运动达到了高潮。在全国对立宪政体进行筹备的同时,东北地区迎来了由军府制向行省制的变革,在这一复杂的新政时期,沈阳的衙署建筑开始逐步告别传统形式,逐渐向现代的行政办公建筑进行
信访制度作为中国特有的制度设计,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实施权力监督,实现权利救济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但由于制度和人为因素影响,实务中不断出现信访人不当行使信访权利的现象。少数信访人不当行使信访权利的行为影响了法定信访制度和正常社会公共秩序,因此信访人不当行使信访权利需要受到规制。从信访权利不当行使需要规制角度出发,本文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探寻信访权利不当行使在实务中
随着计算机图形、电子信息、立体仿真等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原本只存在于幻想作品中神秘的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正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与传统的单一艺术形式相比,虚拟现实更加强调观众在作品中的参与与互动,通过各种外部辅助设备的加持,观众不仅可以体验到与真实生活一样的人性化交互方式,同时也可以得到触觉、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的多感官体验,获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的感受。因此,对虚拟现实沉浸式交互设计的探索与研究毫
我国农村的扶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决胜阶段,财政支出特别是民生性财政支出是当前农村减贫的最有效工具。本文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民生财政支出全样本和分项的减贫概率及减贫程度。从减贫概率来看,民生财政支出总体上能够显著降低农村家庭贫困发生的概率,具体而言,医疗卫生支出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家庭贫困发生的概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教育支出和住房保障支出的减贫作用不显著。从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少数民族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为虚拟现实三维动画创作提供了宝贵资源。本文通过对三维动画在虚拟现实呈现中的应用分析以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在虚拟呈现中的目的与意义进行分析,完成柯尔克孜族生活场景的虚拟呈现,最后取得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三维动画虚拟呈现的创作启示与价值。本文在理论部分探讨了三维动画与虚拟现实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更加明确了三维动画在虚拟呈现中的作用与价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