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是指每于经行或经期前后出现腹痛,可伴见腰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晕厥。西医妇产科学将痛经划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女性,是青春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疾患之一,发病率达30%~50%。而继发性痛经则是指有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或盆腔炎等疾病所致的痛经,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现代医学本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主要认为与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有关,子宫内膜和血中前列腺素PGF2α含量增高是造成痛经的决定性因素。此外子宫收缩异常、白细胞介素、精神因素、个体痛阈及遗传因素也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子宫、冲任,虽病因多样,但概括起来不外乎虚实二端,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因其周期性发作的特点,给女性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疼痛难忍而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因而治疗痛经对改善女性身体健康,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仍以解痉镇痛为主,虽起效快,但因其作用短暂、副作用较大,故患者依从性较差。随着中医药的研究不断深入,对本病的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因中医药独特的辨证论治特色,使得痛经的治疗不仅治标起效快,而且治本防复发,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本病总有效率在90%以上,且长期应用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取得较好疗效。本文主要对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疗效作出评价。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于经前5天开始服药,每天2次,连服7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结果:经临床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