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656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各国监管体系提出了重大挑战,此后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纷纷加强在系统性风险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增速放缓的新阶段,金融机构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在各种金融业务上的往来日益频繁,十分密切的关联度为系统性风险的传播提供了天然渠道。因此分析金融机构和金融系统三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贡献程度,对于我国降低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累积和防止金融危机爆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统计学相关方法从两个层面进行研究。第一层面是研究单个上市金融机构:首先,基于自身风险价值角度,运用GARCH-VaR模型来计算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价值;其次,基于风险溢出效应角度,建立QR-CoVaR模型来度量我国上市金融机构对金融系统的风险贡献程度;最后,引入风险倍率扩增模型计算单个金融机构发生破产时导致其他金融机构同时破产概率增加的倍数。第二层面是研究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行业:首先,同样运用GARCH-VaR模型来计算三大行业的风险价值;其次,利用DCC-GARCH模型度量三大行业对于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后将风险倍率扩增模型应用到三大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研究之中。在实证研究中,第一层面选取2015年1月1日之前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45家金融机构收益率作为样本来进行度量。结果表明:首先,从VaR的角度,金融机构的风险价值从小到大依次是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行业金融机构,说明金融机构的自身风险水平与规模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即规模越大的金融机构,其风险价值越低,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其次,从CoVaR的角度,一部分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风险溢出效应排名超过了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说明条件风险价值有利于分析在行业地位和自身资产规模存在较大差异的上市金融机构的风险情况。最后,从风险倍率扩增指标角度,在大型金融机构的表现上,同一行业内规模大的金融机构其倍数增加值大于规模相对小的金融机构。第二层面选取了 2010年至2019年的银行、证券、保险指数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VaR的角度,VaR的绝对值从小到大依次是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说明银行业的自身风险价值最小,而证券业的自身风险价值最大。其次,从Co VaR和风险倍率扩增指标的角度,风险溢出效应从大到小依次是证券业、保险业和银行业,在结果方面两个指标具有一致性。最后,针对实证分析中发现的问题,给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具体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结肠冗长症的外科治疗术式,以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我院412例结肠冗长症分别行次全结肠切除或乙状结肠切除。结果:结肠冗长症所致的顽固性便秘术后效果较为满
目的:了解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前后的精神状况变化。方法:采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RS)对5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前后的精神状况分别进行评定。结果: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前
城市建设在快速的发展,这同时也带动了景观园林工程的发展。对于园林景观工程来说,将其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进行重视,对整个工程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项目施工的质量控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少量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
上海威斯汀大饭店宣布,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年度慈善义卖活动于2016年11月21日圆满画上句号,共筹得善款人民币38,508.5元,主要致力于为云南省弥勒县50所学校的孩子们改善学校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地区中老年人群的糖代谢情况及糖代谢与其他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崇明区8个城镇社区和4个农村社区10060例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4070足岁的常住居民为9913例。结果9913例中,男性3218例(32.46%),平均年龄(57.67±7.54)岁;女性6695例(67.54%),平均年龄(55.37±7.82)岁。糖尿病(DM)、单纯空腹血糖升高(i
为进一步丰富旅客存港期间的旅游体验,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发局)十lO月推出了两大风格迥异的节庆盛事:10月3口至6口,沿袭叶1国百年传统的“人坑辫火龙”在铜锣湾大坑如期而至;而充满
生态园林建设就是通过园林建设技术和艺术设计相结合,将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群落相搭配,多角度、多层次、多色彩、全方位、立体地构建生态城市,以实现生态、社会、
目的:总结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新生儿黄疸72例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和精心护理。结果:新生儿黄疸72例均痊愈出院,无不良后遗症。结论:蓝光照射
目前全球人类的健康正受到糖尿病的威胁,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加。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慢性并发症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