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设立30例风湿性瓣膜病(气虚血瘀型)患者术前应用红花黄色素氯化注射液为观察组,以及设立30例同类未应用红花黄色素氯化注射液患者为对照组,进而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入院时、住院后一周、术后一周及出院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值,瓣膜置换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h),ICU监护时间(h)及总住院天数,以达到通过分析上述指标来观察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风湿性瓣膜病(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为红花黄色素氯化注射液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的目的。材料与方法:选择2009年10月1日—2011年4月30日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风湿性瓣膜病(气虚血瘀型)患者60例。按照入院的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术前两组均给予利尿剂、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地高辛等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ml,1/日)辅助治疗,连用一周。对照组仅用同剂量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给予同等时间的治疗,待两组病人均符合手术适应证后择期行瓣膜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住院后一周、术后一周、出院时的观察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值,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h)、ICU监护时间(h)及总住院天数等。结果:入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EF分别是0.41±0.04比0.42±0.03,P>0.05,辅助治疗一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EF分别是0.49±0.04比0.47±0.02,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T-proBNP(pg/mL)入院时分别是4558.9±1369.8比3925.6±1132.4,P>0.05,辅助治疗一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T-proBNP(pg/mL)分别为2256.9±951.8比3039.3±929.1,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NT-proBNP降低率(%)分别是47.9±24.9比19.4±22.9,P <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呼吸机辅助时间(h)分别是:46.7±31.7比72.5±46.3,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ICU监护时间(h)分别是:101±31比126±64,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住院天数分别为31±8比32±6,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辅助治疗气虚血瘀型风湿性瓣膜病有确切疗效。1.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改善LVEF值。2.能较快较大程度降低量化的心衰指标NT-proBNP值。3.减少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较大程度上减轻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所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