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放疗期间睡眠障碍与临床因素及免疫学指标关系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vkisa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态调查肺癌患者放疗期间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分析放疗不同时期临床因素(人口学资料、疾病情况、焦虑抑郁、疼痛、治疗不良反应)对睡眠障碍的影响,明确放疗期间睡眠障碍风险因素,为制定放疗不同时期肺癌患者睡眠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睡眠障碍与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间关系,探讨放疗患者睡眠障碍与免疫学指标间关系,为后期睡眠障碍预测和预防性干预奠定理论基础,进而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及其预后。方法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选择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情况;于放疗前、放疗2周、放疗4周、放疗结束时4个时期填写调查问卷,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4.0),选择13个与肺癌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疲劳、体重降低、厌食症、恶心、呕吐、便秘、腹泻、口干、吞咽困难、嘶哑、咳嗽、呼吸困难、放射性皮炎)。于相同的4个时期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6、IL-1β)水平。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χ2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睡眠障碍相关风险因素。结果放疗前69例肺癌患者纳入研究,放疗2周随访69例,放疗4周随访69例,放疗结束随访57例患者。随着放疗进展,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33.3%上升至52.6%。1.肺癌患者放疗期间睡眠障碍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社会人口学资料与疾病相关资料中,不同年龄、有无糖尿病、既往是否化疗患者放疗2周睡眠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同步化疗患者放疗4周睡眠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组(PQSI>7)与睡眠正常组(PQSI≤7)相比,放疗4个时期焦虑、抑郁、疼痛发生程度较重(P<0.05)。治疗不良反应分析中,放疗前不同级别的疲劳、便秘、咳嗽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2周不同级别的疲劳、体重下降、厌食症、便秘、咳嗽、呼吸困难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4周不同级别的疲劳、口干、咳嗽、厌食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时疲劳、口干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组与睡眠正常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放疗前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均无差异(P>0.05);睡眠障碍组放疗2周CD4+水平较低(P<0.05);放疗4周CD3+、CD4+、CD16+56+水平较低(P<0.05);放疗结束时各指标均无差异(P>0.05)。细胞因子在两组间比较分析,放疗前、2周、4周IL-6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时睡眠障碍组IL-6水平较睡眠正常组高(P<0.05),IL-1β在4个时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癌患者放疗期间睡眠障碍相关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癌患者焦虑(OR=1.191)、疼痛(OR=28.476)、疲劳(OR=4.269)、咳嗽(OR=4.482)是放疗前睡眠障碍风险因素(P<0.05);高龄(OR=2.565)、抑郁(OR=1.112)、厌食症(OR=2.825)、呼吸困难(OR=7.256)、便秘(OR=8.986)是放疗2周睡眠障碍风险因素(P<0.05);同步化疗(OR=1.801)、疲劳(OR=4.272)、厌食症(OR=1.496)、口干(OR=3.884)、CD3+(OR=0.361)、CD3+CD4+(OR=0.274)是放疗4周睡眠障碍风险因素(P<0.05);焦虑(OR=1.156)、疲劳(OR=1.685)、口干(OR=1.711)、IL-6(OR=1.441)是放疗结束时睡眠障碍风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随治疗进展呈上升趋势。放疗不同时期睡眠障碍相关风险因素也随着变化,应加强放疗不同时期睡眠质量和相关风险因素的评估,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放疗前需加强患者症状评估,积极改善患者合并的疲劳、疼痛、咳嗽症状;放疗中期加强关注高龄、同步化疗患者症状管理,积极改善患者疲劳、厌食症、口干、呼吸困难、便秘症状;放疗结束时仍需关注患者疲劳、口干症状;加强治疗期间患者心理护理。同时放疗期间加强对患者免疫学指标如T淋巴细胞亚群和IL-6水平的监测,临床提供有效方案提高机体免疫状态,有望改善患者睡眠障碍。
其他文献
目的: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及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 senchymal stem cells,BM MSCs)及成功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结
目的:  本研究旨在使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监测坐骨神经阻滞后的血流变化,并探讨这项技术是否能预测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  方法:  本实验纳入63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
目的:体外探讨β淀粉样前体蛋白羧基端肽(APPC31)在阿尔茨海默病(Azleimer’s disease, AD)中的毒性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探讨A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目的:观察颈五针穴微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黄石爱康医院中医科就诊的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微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对比两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外周血Thl7细胞表达变化,探讨Thl7细胞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在SLE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正常儿童(对照组,n=15)为对照,流式细胞术(FCM )
7月1日,上半年刚刚结束,安兔兔就发布了2016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手机性能TOP10榜单,一加3平均跑分成绩达到了143028分,强势登顶榜单第一,同时一加3也是榜单中唯一一个突破14万大关的产品。据安兔兔介绍,该数据来自每款机型的平均成绩(非最高分),单一机型的数据统计量高于2000条。  成功坐上2016上半年手机性能排行第一位置的一加3于6月15日正式发布,配备高通骁龙820处理器完全
目的:观察急性期、亚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治疗前后(6周规范抗菌治疗)γδT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变化,了解上述细胞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布鲁菌病患者的表达水平及其在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这些细胞在不同分期布鲁菌病患者免疫状态的区别,为布鲁菌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94例急性及亚急性布鲁菌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