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1977-1991年间美国外交文献(American Foreign Policy:Current Documents),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American Security Strategy)以及卡特、里根与布什政府时期的国情咨文(The State of Union)等相关文献的梳理、解读和分析,对该时期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研究。认为:尽管该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仍是以对苏联的“遏制”为主线的,但是尼克松政府“缓和”政策之后的“遏制”战略已不能概括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全部内涵,无论是从威胁、利益与目标的界定来看,还是从基本内容以及实现战略的资源与手段来看,该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都已经超出了遏制苏联的基本框架。卡特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以“世界秩序战略”的谋划发端,以“卡特主义”的提出而谢幕的。这种转变既与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及波斯湾危机的爆发相关联;也是由行政当局内部的分歧与争执,国内新保守主义势力的影响,国内政治势力(利益集团)的角逐、争斗和倾轧以及国内公众舆论的变化所决定的。“世界秩序战略”实施使得民主、人权议程,与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关系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对于“相对安全”观念的追求已经逐步内嵌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之中;而其被“卡特主义”所取代的现实则反映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在非对称性反应与对称反应之间摇摆的现实。里根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最显著、最核心的特征无疑是“扩军抗苏、重振国威”。与卡特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相比,两者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就战略实施的效果来看,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主攻势”无疑是成功的。其以“战略防御计划”为核心的防务议程也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70年代以来美苏全球争霸中的被动态势,而以耗损苏联集团的经济基础为目标的对苏经济政策则产生了相对有限的影响。里根政府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已与之前历届政府的安全战略有了本质性的差别。它已经不再在“对称反应”与“非对称反应”这两种战略路径之间交替变换,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两种反应模式的优点。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以“超越遏制”战略的谋划发端,以“世界新秩序”的政策构想而谢幕的。这种流变既与苏东剧变以及海湾危机的爆发相关联;也是由美国国内社会新主流政治、经济思潮的出现,保守派政治势力的式微和民主党“新政治联盟”的形成以及国内新一代精英的出现所决定的。“超越遏制”战略的实施成为导致苏东剧变和冷战结束的关键变量。它不仅为后冷战时期历届政府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明确了战略基点,也从根本上扭转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军事议程居于主导地位的现实。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一个综合性的战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变”主要体现在对威胁、利益与目标的识别与界定,诸议程的优先次序与排序的变化,国家安全观以及手段和反应模式的变化四个层面;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不变”主要体现在以意识形态为基点的冷战修辞,固有的地缘政治传统,战略设计与战略实施中制度性因素以及对于国内、国际战略资源平衡配置的关注四个层面。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形成机制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外部因素(也即体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政府性因素,角色性因素以及个人因素。而从国际政治理论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权力、结构、制度、文化(认同)是我们认知和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四个基本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