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阔的疆域,差异极大的自然地理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自然保护区被称为天然的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建立自然保护区成为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实现生态文明和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很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因此,系统地开展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评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兴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6年,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2488hm~2。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北穆棱——三江平原湿地最具代表性、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区域,而且与俄罗斯接壤,可以说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热点区域。本文通过对兴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的评价研究以为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评述,总的来说,自然保护区评价主要从生态、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而生态评价是自然保护区评价的主体。其次,本文对生态评价所应用的基础理论和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区域社会经济概况,为论文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在大量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笔者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4方面着手,选取了自然性、代表性、多样性、稀有性、适宜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7项评价指标,运用构造矩阵法确定保护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社区调查和专家组判断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从而建立了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评价结果为: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总目标层的综合评语值取0.3964,其等级为较好。最后,论文对生态恢复理论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生态质量评价结果,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湖泊生态系统和整个生态环境的生态恢复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能为保护区生态保护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