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结构体系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产出的快速增长更多是依赖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或外延扩展,转变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视点,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定意味着改善既有的产业生产技术方式,提升产业的生产绩效水平,依靠产业升级来推动工业结构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这也构成了本文的逻辑线索和写作脉络。如何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来描述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复杂关系,怎样刻画出我国工业体系十余年来生产绩效的变动趋势特征,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检验这一变动趋势的内在作用机理,成为本文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围绕以上问题,本文分别从理论框架建构、数理模型推导和实证分析检验等层面展开论证,力求对我国工业体系内技术创新、生产绩效和产业升级作出更准确的描述和解释。其中,第一章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等方面对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界定,阐明本项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章节结构。第二章简要评介相关话题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内生增长模型、技术创新理论和生产绩效的测度方法等,构造出后续研究的理论平台。第三章首先对产业概念和产业类型进行了再审视,依据其内涵和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理论建立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生产效率变动机理框架,并形成有关产业升级的基本逻辑思路。为进一步厘清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效率以及产业整体生产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本章借鉴技术创新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关模型,遵循企业技术创新是提升中间产品质量的垂直式创新假定,运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求解出产业内技术创新者和技术跟随者在无限期内最优创新投入、最优技术能力增长路径和产业绩效的增长率,从而构建出一个动态演化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理论模型,诠释出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绩效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源泉;正是技术创新企业采用创新性技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以及跟随者为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动因,驱使产业内不同企业选择不同形式的技术创新行为,最终推动了产业生产绩效提高和产业升级的实现。最后,分别对影响产业生产绩效增长和升级路径中的相关参量进行了考察,阐明了产业的初始技术能力、产业组织形式、制度环境以及研发劳动等外生或内生性因素对生产绩效和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描述出不同条件下技术创新带给产业升级的不同轨迹和路径。第四章首先概括出我国工业体系在过去10余年间发展历程的典型事实与特征,选择资本、劳动和中间品为基本投入要素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作为工业总体生产模型的估计形式,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采用了面板数据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以实现对我国工业体系生产函数的有效估计。在经过一系列统计检验后,得出我国工业经济在1998—2008年共计11年间的生产绩效变动趋势,不同产业的生产绩效普遍经历了从缓慢上升到上下波动,再到加速上扬的趋势过程,整个工业的生产绩效年均增长率超过5%。其中,有差异分工深化产业的表现最为显著,年均生产绩效增长率接近7.5%;无差异禀赋集约产业的表现则逊于其它产业,其中的石油、天然气开采等两个行业的生产绩效出现明显的负增长态势。在第五章中,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产业层面上技术创新活动的体现性特征,首先构建出产业生产绩效分解的基本模型,将生产绩效增长率分解为相对于生产前沿的技术效率变化率、技术进步率和创新效应变化率三个产业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分项。接下来,对我国工业结构生产绩效分解所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产业的技术效率变动率均出现近乎线性的下降趋势;在技术进步率分项上,各类产业的演进趋势基本相似,但类型间变动与技术效率的变动趋势正好相反,有差异分工产业技术进步在各类产业中速率最快;在技术创新效应的变动上,无差异禀赋集约和无差异分工深化产业的创新效应增速均落后其它两个产业。此外,本章还对造成各类型产业在生产绩效分项上表现的差异进行了初步解释,通过技术创新对产业最终生产过程传导机制的分析,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与生产绩效提升的机理模型,刻画出技术创新基于多元化的传导路径,引致产业生产过程中要素配置结构的变动,并最终推动产业生产绩效提升的内在作用机理。第六章首先概括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指出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国工业体系内产业提升其生产绩效以及实现产业升级的源泉。为更好促进工业产业升级进程,本文认为,积极推动工业结构产业升级的制度环境创新、进一步加强产业升级引导,以及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和规制政策,是各级政府推进产业内的技术创新及提升产业生产绩效的关键途径。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以往研究中,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分属技术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内容,得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升级机制间关系的探讨缺乏一致性。本文借鉴内生增长模型和技术创新理论的成果,构建出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理论模型,从而将技术创新纳入统一的产业经济分析框架,更利于准确反映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其次,本文根据产业发展的要素特性、技术和产出结构等维度的特征进行了产业类型创新,以更好捕捉不同工业行业在产业升级路径上的同质性特征;同时,力图采用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方法来实证分析我国工业经济中的生产绩效问题。基于资本、劳动和中间投入等三要素的随机前沿生产模型设定和检验、对我国工业整体生产绩效的估计和分析等,均属于产业经济学领域的前沿应用性研究。最后,明确界定出产业生产绩效的重要分项—技术创新效应,并结合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给出了产业的技术进步、相对于生产前沿的技术效率以及技术创新效应等生产绩效分项变动趋势的参数估计方法。同时,以技术的不同体现性特征为依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固定或随机效应估计,描述出不同类型产业内技术创新对产业生产绩效提升和相应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