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招商引资是由政府出面寻找投资方在辖区内投资的一种带有行政色彩的经济行为。我国招商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至今走过了近30年。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逐渐成为招商引资主导者。一方面,在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区域内调控功能,克服局部地区市场失灵,通过行政、税收等杠杆指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招商引资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发展手段。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暴露出的问题和弊端也不容忽视。政府角色的错位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同时,地方政府直接参与招商导致不公平竞争为人诟病,盲目过热和监控匮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当地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效应。鉴于种种弊端,地方政府应转变招商引资职能,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逐渐从微观经济活动参与者转换为招商引资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企业活动所需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和重大经济关系调整者,为企业创造公平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立足本土实际,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在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发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特选取周口市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进程中的成效与问题作为样本,以展开中国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职能问题的共性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并基于该论述核心分别对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自身定位不准确、招商引资效果评估体系不健全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不科学等方面展开了详细探讨,最终提出招商引资市场化的重要思想。在文中,根据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所探析出的一系列问题,积极提出如培养中介机构成为引资主体、注重产业招商、完善经济调控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经济调控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等相应仅供参考的政策,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职能作用的发挥在行政管理学术范畴中展开一次积极探讨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