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在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病有易反复,病程长的特点。本实验通过对大鼠进行溃疡性结肠炎的造模,经过化浊解毒愈疡汤干预治疗后,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观察其改变,探讨化浊解毒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作用机理。方法:本实验将60只清洁健康大鼠随机分为A、B、C、D1、D2五组,每组12只。A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不予造模;B组、C组、D1组、D2组均予乙酸灌肠造模处理。B组:模型对照组,不予治疗;C组:西药治疗对照组,予西药美沙拉嗪治疗;D1组、D2组为治疗观察组;分别予以化浊解毒愈疡汤高、低剂量治疗。治疗结束后,将大鼠解剖,取血液检测SOD、TNF-α含量,观察其变化;取结肠组织,用光镜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1病理学观察A组大鼠结肠粘膜组织为正常。B组大鼠结肠粘膜溃疡面数量最多,且充血、水肿明显。D1组只有少量溃疡,且较浅表,增生的腺体较多;C组溃疡面数量较D1组较多,并炎性细胞浸润比D1组明显;D2组比D1组溃疡较多,并伴有轻度充血、水肿。2指标检测TNF-α含量比较:D1、D2组和C组含量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比D2和C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2组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含量比较:D1、D2组和C组含量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1组较D2和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2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愈疡汤可以改善造模大鼠结肠粘模组织的损伤情况,作用机制可能为降低TNF-α表达水平、提高SOD含量,改变相关炎性因子含量来实现抑制炎症反应,阻止组织细胞受损的过程,使局部组织细胞增生,促进组织修复,达到促进溃疡面愈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