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撒拉族聚居、有着深厚的伊斯兰文化传统的青海省循化县伊玛目村进行了民族志研究。记录了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撒拉族是如何保持自己民族的宗教文化特色并且不断在变迁中使其延续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的宗教文化环境、宗教管理、宗教教育、教派观念等受到了何种影响并如何变迁。作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撒拉族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此阶段内,随着与外部社会的接触,撒拉族的宗教生活中教派观念淡化、清真寺的功能和寺坊管理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婚丧嫁娶的过程和仪式有所变迁,经堂教育衰落。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传承信仰,更好地发挥清真寺的功能、保持寺坊管理体系的稳定性,对传统的经堂教育进行革新;本文将运用宗教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文章的论述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是概况部分,从族源、族称、人口分布、语言文字等方面介绍了撒拉族的情况:对撒拉族聚居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大致情况作了介绍;对田野调查点所在的伊玛目村从地理位置、历史溯源、土地人口和生计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第二章是伊玛目村伊斯兰教的观念与体验。首先讨论了伊玛目村的宗教教派问题,其次论述了以清真寺和坟园为代表的宗教活动场所,再次对宗教教职人员进行了描述,最后讨论了现代化背景下村庄权力的传承与变迁。第三章是伊玛目村伊斯兰教的行为与体制。首先论述的是主要的宗教活动,其次对清真寺的寺院经济进行了探析,接着从婚礼和葬礼进行了研究,最后讨论了伊玛目村的村庄教育。本文的结论是: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撒拉族社区受到市场经济、人口流动、世俗化、教育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保持村落社区稳定性的同时,诸多方面发生了变迁。国家权力与宗教权力的互动与博弈,教派问题的走向,经堂教育的衰落与革新等问题将是未来撒拉族宗教生活面临的较为紧迫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