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叶抗乳头瘤病毒活性成分及提取工艺研究

来源 :烟台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亲上皮性的DNA肿瘤病毒,能诱发导致皮肤疣、粘膜湿疣和肿瘤的形成。轻则影响美观,重则危及生命,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无花果属桑科榕属植物,分布广泛,较易采摘。其叶具有良好的杀菌、抗病毒、抗肿瘤活性,民间也有以其叶治痘的偏方,但具体的效用成分尚不明确,提取工艺也有待研究。  本文以干燥的青皮无花果叶为原料,首先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利用索氏提取法进行提取,并对提取出的脂溶性成分提取物利用硅胶板进行分离实验,寻找能够分离出较多不同极性单品成分的溶剂体系。  选用分离效果明显的溶剂体系为洗脱液,利用硅胶柱对脂溶性提取物进行分离实验,对洗脱液进行等量收集,再分别对不同的收集液利用硅胶板进行实验,对具有不同极性各成分分别进行收集。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判断分离物纯度高低。  对不同的分离成分以乳头瘤病毒为致病菌进行抗病毒实验。对具有较强抗病毒活性的成分,利用核磁技术对物质结构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通过此类方法能够从无花果叶中提取出一种具有较强抗乳头瘤病毒活性的极性较弱的活性成分。1号样品对于人乳头瘤病毒DNA扩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着重对1号样品的核磁共振谱图进行了分析,组分1的谱图中其吸收峰面积的比值为2.7:8.6,与黄酮基团的比值基本相符(3:9),表明此成分中含有黄酮类物质,另外根据高效液相色谱的实验结果表明:1号样品的纯度较高,组分比较单一,因此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初步判定无花果叶中抗人乳头瘤病毒的主要成分属于黄酮类。无花果叶提取物对乳头瘤病毒产生抑制和破坏作用的最低浓度为达2g/ml(叶片干重)。
其他文献
广义多管藻属Polysiphonia(sensu lato),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种类繁多,为红藻门第一大类群。自多管藻属Polysiphonia建立以来,该类群的分类一直存在很多问题,其属的命名及范畴几
1971年1月至1974年2月,我奉命由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到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支左”,任该院军代表组组长、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组组长(后任党委书记)。在此期间,我接受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的一项特殊任务:将一些老干部接到阜外医院就医,实际是把他们保护起来。此事虽已过去了二十多年,但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1971年8月的一天,卫生部军管会副主任谢华(原总后卫生部副部长)来
脂肪在对虾的肉质和鲜味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脂酶家族中的胰脂酶在人和动物的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16Sr RNA的克隆的方法对实验所需的凡纳滨对虾与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