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作为成就之一,在带给人们生活更多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网络交往中的公民隐私意识问题即是其中之一。本文正是在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这一背景下,研究公民在网络交往过程中隐私意识存在的不足、原因及解决对策,这对于解决网络交往中公民隐私意识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隐私意识在网络交往中的必要性。首先,指出网络交往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先对网络交往作了界定,然后指出网络交往具有无国界性、虚拟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后现代性这五大特征。其次,指出隐私和隐私意识的基本内涵及特征。先对隐私及隐私意识的基本内涵分别作了界定,然后指出隐私意识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独立性和后天性四大特征。最后,指出隐私意识在网络交往中的必要。必要性包括净化网络环境、维护合法权益、构建网络道德三个方面。这些都为研究网络交往中公民隐私意识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第二部分,分析网络交往中公民隐私意识的不足及导致这种不足的原因。对于公民隐私意识的不足从两个层面研究,分别是尊重他人隐私意识的欠缺和保护自己隐私意识的淡薄。尊重他人隐私意识的欠缺表现为滥用他人个人信息和窃取他人个人信息,而保护自己隐私意识淡薄表现为网络实名制的使用和网络交易的开展。公民隐私意识还存在诸多不足,所以要分析导致这种不足的原因,这四个原因分别是制度保障的欠缺、相关教育的缺陷和传统观念的不良影响。第三部分,针对在网络交往中公民隐私意识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四个解决对策。一是健全公民隐私意识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公民隐私意识的社会保障机制就要做到设立专业的网络隐私保护机构、加强对网络隐私的管理和立法保护及完善对网络隐私的社会舆论监督。二是开展公民隐私意识的学校教育。开展公民隐私意识的学校教育就要做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网络隐私意识教育、发挥教育对象的网络隐私意识教育主体作用、强化学校网络隐私意识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三是加强公民隐私意识的家庭教育。加强公民隐私意识的家庭教育就要做到树立开放的家庭隐私意识教育理念、运用科学的家庭隐私意识教育方法、提供丰富的家庭隐私意识教育内容。四是树立公民隐私意识的科学理念。树立公民隐私意识的科学理念就要做到培养网络隐私自律意识、剔除传统隐私意识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