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08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生存状态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心外科108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Orthotopic heart transplantation,OHT)患者,选71例OHT手术患者行生存状态分析;选91例OHT手术患者行致死性因素分析;随访OHT手术患者中69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并术后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分析术后1年TTE资料,探索移植心脏结构及功能“正常”变化,根据术后检查时间不同,分为A组(术后7天)、B组(术后3月)、C组(术后6月)和D组(术后时间1年),选取的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得的参数比较分析,以研究心脏移植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规律。并分析OHT术后13例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及其超声心动图特征,以及1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患者超声心动图报告资料,并进一步对比分析其中预后差组及预后较好组AR时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结果:1.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71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2.4%、90.7%和86.2%。OHT患者术后1年AR发生率为8.9%,术后5年AR累积发生率为30.7%,此后累积发生率无升高。2.各组间LVPW、IVS、LVM值进行组间两两比较,IVS值B组、C组比A组低,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LVPW值C组、D组比A组低,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LVM值C组、D组比A组低,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各组间心包积液量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72.4%)、D组(84.8%)比A组(45.5%)无-微量心包积液量患者比例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间三尖瓣反流程度存在差异,C组(96.8%)比A组(75.8%)三尖瓣无-微量反流患者比例减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OHT术后13例死亡患者中,随访到9例患者临死前超声心动图,其中1例患者心脏结构正常,8例心脏结构有明显的变化,但这些患者心脏结构变化并不具有一致性和特征性。5.虽然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发生15例AR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非AR患者,但是不具有特征性。然而对AR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EF值中-重度减低或同时发生室壁增厚和心腔增大患者可能预后较差。结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原位心脏移植术后生存率高于ISHLT统计数据,本组病人年龄较轻、心肌病病人比例高有正面的影响。原位心脏移植术后1年“正常”情况下,心肌厚度及LVM术后3-6个月有所减低,可能是移植术后心肌水肿的消退引起的。心脏移植术后AR患者及死亡前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患者,但是不具有特征性。然而AR患者中,EF值中-重度减低或同时发生室壁增厚和心腔增大患者可能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