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异喹啉-1(2H)-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纤维化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吡非尼酮有广谱抗纤维化作用,是第一个上市的作为治疗纤维化的小分子药物。该药品于2008年11月在日本上市,适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但是,吡非尼酮由于它的作用效果较弱和强的首过作用等特点,仍不是非常理想的抗纤维化药物。近来,对吡非尼酮的骨架修饰或者全新设计合成吡非尼酮类似物,是抗纤维化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环烷酮为起始原料,经过若干步反应,设计合成了两类底物。第一类是含炔底物,在KOH的作用下,发生分子内环化得到了一系列类吡非尼酮化合物。第二类是含溴和烯官能团,发生分子内Heck反应,得到一系列吡非尼酮类似物。两条反应路线反应简单,操作方便,产率良好。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常温下,以CH3CN为溶剂,2-炔环烷烯-1-甲酰胺在KOH作用下,得到18个类吡非尼酮化合物。2、90℃下,以DMF为溶剂,Pd(OAc)2为催化剂,dppp为配体,K2CO3为碱,Bu4NBr为助剂,2-Br环烷烯-1-甲酰胺发生分子内Heck反应,得到了20个类吡非尼酮衍生物。3、两个系列化合物的抗纤维化生物活性都优于吡非尼酮,环的并入、烷烃链增长、苄基的取代替换4位甲基以及N-苯环的取代都有助于提高抗纤维化作用。
其他文献
信息化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教育信息化正在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角色,教师的信息素养变得尤为重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教师要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改革,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这要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水平。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现状、培养方式等方面,专门针对数学学科教师信息素养方面的研究较
目的:研制并介绍一种新型人体血液活塞式便携检测系统。方法:新型人体血液活基式便携检测系统包括传感器组、中央处理器、血样采集系统、血样检测系统和静脉留置体。留置体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