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东部湖区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来自沉积物营养盐的贡献起着重要作用,蓝藻水华爆发时沉积物磷(P)能向上覆水体大量释放供藻类生长繁殖,因此水华蓝藻和沉积P的关系十分密切。现有浅水湖泊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P(BAP)的评价主要利用化学法进行评价,其获得结果并不能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及蓝藻水华生物量建立相互联系,本研究主要目标在于建立基于水华蓝藻生长潜力的沉积物BAP的评价方法,用以分析沉积物对蓝藻水华的供P潜力,并用该方法对我国3个典型大型浅水湖泊(太湖、巢湖和洪泽湖)中沉积物BAP进行评价,以期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内源负荷控制提供相关理论依据。选取东部浅水湖泊蓝藻水华爆发时的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进行沉积物BAP的评价研究。首先利用磷酸氢二钾作为P源建立藻类生长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Ch1a)对水体P浓度响应的线性方程为:Y=317.17X+0.8135,R2=0.9988,水华鱼腥藻的线性方程则为:Y=653.51X+0.0846,R2=0.9947,对P浓度的线性响应阈值为0.1 mg/L。选择代表性样点的沉积物样品,研究藻类以沉积物颗粒作P源时的响应情况并优化颗粒物浓度。结果表明,该站点总磷(TP)浓度为537.03 mg/kg,BAP浓度为165.93 mg/kg,进行不同浓度颗粒物培养实验时,高悬浮颗粒物浓度实验组超出藻类线性响应范围,低浓度实验组则藻类响应关系不显著,悬浮物浓度约为500 mg/L较为适宜,以此为对照可以确定作P源的颗粒物浓度。在建立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生长潜力分别对太湖、巢湖、洪泽湖共计38个点表层沉积物的藻类可利用性P(AGP-P)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同样条件下,铜绿微囊藻Chl a、pH值均高于水华鱼腥藻,AGP-P浓度评价结果也较水华鱼腥藻高。此外,水华鱼腥藻生长周期更长,因而铜绿微囊藻更适用于沉积物BAP的评价。太湖、巢湖、洪泽湖沉积物AGP-P浓度范围分别为 11.50-530.64 mg/kg,23.00-520.78 mg/kg,4.93-60.79 mg/kg,太湖竺山湾及西部沿岸湖区AGP-P浓度显著高于其它湖区,巢湖整个湖区呈现自西向东AGP-P浓度呈现降低的趋势,洪泽湖AGP-P浓度显著低于太湖和巢湖。最后将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的AGP-P评价结果与化学法提取的各形态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AGP-P与化学法提取的TP、BAP、Psenner提取生物可利用性P(前三态P)在0.01水平上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7、0.869及0.900。AGP-P与化学法获得的各形态P建立线性关系,其对TP的线性关系为:Y=1.7102X+310.4840,R2=0.85,对NaOH提取的BAP线性关系为:Y=0.9483X—19.9518,R2=0.87,对Psenner分级提取的前三态P的线性关系为:Y=1.7664X+78.6679,R2=0.9。通过这些拟合关系可将化学法提取的P转换为AGP-P浓度,为沉积物控制基准或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图62表9参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