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主线是语言教学,但同时也应该注重文化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才能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考察《发展汉语.初级综合》中文化因素的设置情况发现:其呈现方式包括课文直接介绍、通过对话导入、脚注进行解释、练习渗透文化因素四种。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因素可分为语用文化、语义文化和语构文化三大类。数据显示:《发展汉语》的《初级综合Ⅰ》平均每课的文化因素是1.46个,《初级综合Ⅱ》平均每课涉及的文化因素是2.16个,数量较为合理的,在留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两册之间呈上升趋势,较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规律。通过分类统计可以看出,教材中文化因素所占比重最大的是语义文化因素,这种分布也是合理的,因为语义文化通常是包含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之中,反应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其次是语用文化因素,占比重最小的是语构文化因素。这是因为语构文化通常与语法教学内容相联系。在初级阶段,学生水平有限,所以教材中涉及的语法点较少,而且也较简单;同时,语法的发展变化速度较慢,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小,这也是原因之一。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习得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文化因素的习得情况并不不理想,语构文化的习得情况尤差。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并结合课后与学生的访谈,发现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客观原因、学生主观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师通常认为初级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汉语言本身从而忽视了初级阶段的文化因素教学。教师的这种偏见产生的结果可能就是学生在初级阶段对于文化因素的掌握情况没那么好,影响后期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待进一步地改善和提高。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Ⅱ》第四课《我和中国有个约会》的具体教学设计中设立了具体的文化因素教学目标,对语用、语义、语构文化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为文化因素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