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农地流转政策研究——以多源流理论为研究视角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9266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旨在分析农地政策是怎么偏离农民的意愿的,以便为将来确定农地政策问题和制定农地政策的时候,可以更加理性地做出抉择。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论部分简要阐释本文的研究缘起和选题的意义,界定几个重要概念,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农地流转政策的研究状况,搭建全文的研究框架、提出研究方法、阐明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理论阐释及我国农地政策的演变历程回顾。通过对多源流理论的起源的论述,对多源流的政策议程设立所必备的条件和过程的解说来分析和证明:比较已有的其它理论,多源流理论更加适合对我国当前农地流转的政策形成进行分析。同时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制度市场化的发展历程,为后来的分析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从农地制度层面对农地流转的制约和加快农地集中流转政策可能带来的损害两个角度来分析当前农地流转政策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当前的农地制度还不系统、不配套,不能够使农地流转顺畅有序地进行等方面。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过于急躁,再加上一些利益集团的推动,某些地方脱离农民需求,不顾农民意愿,推动农地向有资源的人手中流转。这样会对农民和农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第三部分:运用多源流理论解析地方政府农地流转政策的形成过程。首先介绍农地流转的主要方式;其次运用2010年寒假的调研结果分析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和影响因素;然后分析农地流转的参与主体和每个主体的利益偏好;最后基于多源流理论进行分析,农地政策为什么会偏离农民的意愿,有时会更照顾某些利益集团。  第四部分:介绍国内外的经验,首先,对香港和台湾地区城市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介绍和借鉴,然后,对巴西解决城市贫民就业和日本发展农地流转的经验进行介绍和借鉴。  第五部分:农地流转政策形成优化研究,这一部分更加注重运用多源流理论来优化我国当前政策制定的政策形成机制。
其他文献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信息化的浪潮,信息化技术手段在教育的各个层次都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信息化为教育的发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显突出,某些青少年学生痴迷网络游戏和聊天,影响学习,影响身体,甚至走向犯罪.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市场经济下涌现出大批房地产企业,随着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房地产企业开始找寻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试着从内部控制着手,在财务领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实际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