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明确水肥一体化和氮肥分施条件下施氮量对玉米茎秆抗倒伏特性的影响机理,明确玉米植株性状、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特征、产量及抗倒伏性状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因此,本试验通过在密植条件下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研究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为膜下滴灌春玉米制定合理的施氮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试验于2019年在新疆奇台农场开展。供试品种为先玉335(XY335)和登海618(DH618),密度设置为7.5?10~4株/hm~2(D5)和12.0?10~4株/hm~2(D8),采用宽窄行种植(70 cm+40 cm)种植模式,灌溉施肥采用膜下滴灌系统。试验设置了18个氮水平,分别是:0 kg/hm~2(N0),45 kg/hm~2(N45),90 kg/hm~2(N90),135 kg/hm~2(N135),180 kg/hm~2(N180),225 kg/hm~2(N225),270 kg/hm~2(N270),315 kg/hm~2(N315),360 kg/hm~2(N360),405 kg/hm~2(N405),450 kg/hm~2(N450),495kg/hm~2(N495),540 kg/hm~2(N540),585 kg/hm~2(N585),630 kg/hm~2(N630),675 kg/hm~2(N675),720 kg/hm~2(N720),765 kg/hm~2(N765)。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滴灌春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不同密度群体玉米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差异。在7.5×10~4株/hm~2密度条件下,DH618和XY335在施氮量N315处理下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7.8 t/hm~2和18.9 t/hm~2;而在12.0×10~4株/hm~2密度条件下,DH618在N405施氮量处理下获得最高的产量为18.9 t/hm~2;而XY335则在N360处理获得最高产量为19.3 t/hm~2。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茎秆抗折断力、基部节间穿刺强度(RPS)和单位长度干重(DWUL)逐渐增加,当施氮量达到一定量时,茎秆抗折断力、基部节间RPS和DWUL不再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也随着施氮量增加而提高。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抗折断力与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节间RPS和DWUL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施氮量显著影响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的积累,但当超过适宜的施氮量后再增施氮肥,叶面积和干物质不会持续增加。适宜的施氮量有利于玉米叶面积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2)施氮量显著影响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品种DH618,在密度7.5×10~4株/hm~2和12.0×10~4株/hm~2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分别是315 kg/hm~2和405 kg/hm~2;品种XY335,在密度7.5×10~4株/hm~2和12.0×10~4株/hm~2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分别是315kg/hm~2和360 kg/hm~2。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呈现出线性加平台的变化模式。(3)品种、密度和施氮量都对玉米倒伏性状有影响。在相同管理措施下,DH618的抗倒性高于XY335;抗倒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玉米茎秆抗折断力随施氮水平增加而逐渐增加,当施氮量达到一定量时,玉米茎秆抗折断力不再增加。水肥一体化和氮肥分施条件下,增加施氮量通过提高玉米茎秆的干物质积累来改善机械强度,进而提高茎秆的抗倒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