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颈椎定点旋转拔伸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颈椎定点旋转拔伸手法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病例65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33例,脱落3例;对照组32例,脱落2例。试验组患者施以颈椎定点旋转拔伸手法和参考房敏、刘明军主编《推拿学》(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规推拿手法;对照组患者施以房敏、刘明军主编《推拿学》(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中颈椎定点旋转扳法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规推拿手法。以上治疗方案均为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PainVision知觉﹒痛觉定量分析仪)测量颈肩上肢疼痛程度、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评分,分析治疗前后对患者客观病情改善程度和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后将所收集得到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输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的VAS分值、PD分值、SF-36量表分值进行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参与完成本课题研究的60例患者,经1个疗程的完整治疗后,30例试验组中治愈12例、好转16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3.33%;30例对照组中治愈5例、好转19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80%。经秩和检验,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体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颈椎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体疗效优于颈椎定点旋转扳法。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个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经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显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颈椎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有效程度方面优于颈椎定点旋转扳法。结论:1.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颈椎定点旋转拔伸手法和颈椎定点旋转扳法均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及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但同组治疗前后间疗效比较,颈椎定点旋转拔伸手法优于颈椎定点旋转扳法。2.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颈椎定点旋转拔伸手法的总体疗效优于颈椎定点旋转扳法,且该手法操作过程安全可靠,颈椎定点旋转拔伸手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