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影响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制度性因素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t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以来的社会转型,实际上包含了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两个过程,加上改革的渐进性特征,使得中国社会的许多现象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特殊性,显得异常复杂。 本文致力于影响居住空间分异的制度性因素研究。首先本文在深入分析了户籍制度、收入和住房制度对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后,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即户籍、行业垄断和工作单位所有制性质这三类制度性因素对居住空间分异产生直接影响。其次,本文使用2000年上海第五次人口普查街道层面的数据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2000年的实证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居住内部空间差异与制度性因素的关系,确定制度性因素对居住内部空间差异的作用和影响程度;第二部分,使用居住隔离指数公式,计算各类人口的居住隔离程度,通过各类以制度划分的人口和以职业地位、受教育程度划分的人口居住隔离程度的比较,评价各类制度性因素对居住隔离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归纳出制度层面的社会区,并比较各社会区的居住条件,从而进一步验证制度性因素对居住内部空间差异的影响。最后本文使用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行政辖区层面的数据对上海中心城区影响居住空间分异的制度性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1995年和2000年制度性因素影响程度的比较,分析制度性因素对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户籍因素对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正在加强;行业垄断对居住内部空间分异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居住隔离的影响很大,尽管已经大大减弱;集体单位职工比例对居住内部空间分异的影响持续保持着,但影响力正在减弱,而国有单位职工比例和其它所有制职工比例对住房设施的影响力有所加强。以蓝领职业人口、从事开放行业人员、外来人口和低教育程度人口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居住隔离指数增长速率最快,而非弱势群体中,职业地位形成的居住隔离指数增长最快。就制度层面各社会区的居住条件比较,发现集体单位职工聚居的社会区居住条件正在相对下降,而分离出集体单位职工的体制外群体聚居区的居住条件有所上升,而具有制度优势的社区仍然保持了较好居住条件。
其他文献
四合院是北京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层次体现,其组成的历史居住街区具有鲜明的形态结构,各组成部分具备不同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在研究北京历史居住街区保护更新理论与实践的同
学位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工业规模已不能满足现有工业生产的要求,工业和制造业活动衰落或往城市中心外地区迁移而出现的很多工业财产的废弃,这种废
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私人购买小汽车成为新一轮消费热点。由于旧居住区规划设计时普遍对汽车停放考虑较少,小汽车的快速增长给
面对国内外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趋势及目前石林旅游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改变石林旅游业现状,使其名副其实于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众多
青海省作为我国青藏高原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三江之源。环青海湖地区位于青海省东部环湖地区,其藏族聚落与民居始终处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较为封闭,宗教
在滨海旅游度假区规划中贯彻景观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有效保护度假区及其周边环境与资源,对保持度假区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旅游度假区开发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
自从十一五将新农村建设纳为重点发展的目标以来,各行各业对农村的发展就越来越重视,作为农村建设中的住宅建设更是成为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地处闽南三角区的厦门来说,农村经济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CI的阐述,明确CI作用及其在建筑设计中所涉及的要素,将CI引入酒店建筑设计,使其体现完整的酒店企业形象,提升公众对酒店企业的认知度,从而达到酒店企业
时逢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的顺利完工以及试运行,又逢我国全民健身计划步入第二期工程,我国的体育健身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民对健身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