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界对金融摩擦的认识从无到有,从认为市场是完善的到非完善;随着金融摩擦的作用渐显,其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可。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金融摩擦的作用被进一步放大,金融摩擦才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另外,随着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金融市场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些许冲击变动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宏观经济波动。所以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货币政策成为我国货币当局的头等大事。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问世以来,以其理性预期、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等合理假设受到广泛关注。基于新凯恩斯DSGE基准模型,本文在家庭、厂商和政府三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家和银行部门,分别构建包括不同金融摩擦的两个DSGE模型:EFP模型和CC模型,然后分别探讨货币政策冲击和生产技术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在选取宏观经济数据时,选取我国2005年第一季度到2014年第四季度的产出、通货膨胀率、消费、投资和工资五个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消除数据的随机性影响;然后参考其他文献对数据进行参数校准,并利用贝叶斯估计法对数据进行了估计;最终得到货币政策冲击和生产技术冲击的脉冲响应图,并对图像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当经济遭遇负的货币政策冲击时,在两模型中,所选五个经济变量即期均下降相同幅度;从中长期来看,在恢复到平衡的过程中CC模型的经济变量对冲击的反应程度相对EFP模型较大,但是两模型均能达到原均衡水平,投资和工资水平达到均衡所需时间相对较少。第二,当经济遭遇正的生产技术冲击时,除通货膨胀外,两模型其余变量即期反应相同;从中长期来看,在恢复到平衡的过程中同样有CC模型的经济变量对冲击的反应程度相对较大;从恢复到平衡水平时的偏离度来看,除产出和投资水平与经济现实不符外,其余经济变量的偏离度均显示CC模型更大;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工资水平受生产技术冲击的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