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梗山龙眼(Protea coronata)是山龙眼科(Proteaceae)山龙眼属(Protea)的一种常绿灌木,是一类较新的切花及园林观赏植物资源,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及澳大利亚南部,西南林学院在948项目的资助下引进了本种的种子。
本文对长梗山龙眼组织培养中的无菌发芽、启动培养、增殖培养、幼芽伸长生长,及播种繁殖中打破种子休眠、栽培管理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在试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的具体结果如下:
1.组织培养
(1)在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方法试验时,得出采用75%的酒精处理种子30s、后用0.1%升汞处理10min,可以较好的降低污染率。以茎段作外植体,75%的酒精处理30s后用0.1%升汞处理的最佳灭菌时间为8min。
(2)长梗山龙眼种子无菌发芽试验中,用250mg/LGA3浸泡种子24h,并且在培养基中加入1nig/LGA3,发芽率最高,为41.1%;种子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发芽率比在以纸桥为载体的培养基上高1.7%,液体培养基在发芽时间上较固体培养基短,变温培养并且利用250mg/LGA3浸泡种子24h可以较好的提高种子发芽率。
(3) WPM为比较适合长梗山龙眼继代培养的基本培养基,6-BA和NAA为比较适合长梗山龙眼增殖培养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4)启动培养中最佳外植体为顶芽,最适合启动培养基为1/2MS+KT1.0mg/L+NAA0.01mg/L+蔗糖20g/L;采用无菌苗诱导丛芽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1.0mg/L+NAA0.01mg/L+蔗糖20g/L。在培养基中添加0.3%的活性炭或5mg/L的维生素C可缓解褐化。
(5)在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中,诱导愈伤组织子叶比叶片和茎段效果好,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1.0mg/L+2,4-D1.0mg/L+蔗糖20g/L。愈伤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0.5mg/L+NAA2mg/L+蔗糖20g/L。
(6)在进行丛芽增殖培养正交试验后得出以WPM为基本培养基,向其中添加6-BA1.5mg/L、NAA0.01mg/L、蔗糖25g/L有利于丛芽增殖,向其中添加6-BA1.5mg/L、NAA0.01mg/L、蔗糖20g/L则有利于芽苗的伸长生长。
(7)30天应为长梗山龙眼比较合适的继代培养周期。
2.播种繁殖
在进行长梗山龙眼的栽培技术研究过程中发现,分别用烟丝水、CaCl2、赤霉素及草木灰的不同浓度浸泡种子24h,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率高了对照,处理间差异显著,并且以100mg/LCaCl2溶液浸泡种子24h,能显著提高发芽率至36%;沙层积种子2个月能打破长梗山龙眼种子休眠,发芽率达到22%,但仍旧偏低,需进一步改进方法。长梗山龙眼苗龄3个月的幼苗移栽成活率为97.9%,苗龄6个月的小苗移栽成活率为82%,移栽对出新叶无明显影响。剪去长梗山龙眼10cm的枝梢促发侧枝平均5.6枝,2个月后主干地径增粗0.2cm,修剪枝梢比摘心促进发枝好。根据为期14个月的观测,长梗山龙眼在昆明一年中有两个明显的生长高峰期,分别为2~3月和5~7月。
3.栽培技术
长梗山龙眼喜光、耐旱、怕水涝,喜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在9月末10月初种植,高畦栽培,可用草皮、干草作为覆盖层;使用滴灌的方式浇水,应浇透;施用低P或无P复合肥;秋季或春季进行摘心或修剪;苗龄小时移栽;采用乐斯本稀释1000倍液叶面喷施可有效防治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