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以后,贸易额每年大幅度上升,到2013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26.4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对全球的贸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外贸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我国粗放型、数量型的外贸发展模式还未能彻底改变,外贸结构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由此而引起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等多种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开始思考这种拉动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所以本文研究评价我国整体及各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文章首先分析了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先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行定义,并分析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种因素,得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机制,进而提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思路。其次结合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然后进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最后进行实证分析评价,先通过PCA方法对我国整体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分析,再通过DEA模型对我国29个省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省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排名情况。实证分析得出两点结论:第一,整体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逐渐上升的。第二,从各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来看,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上海、浙江、北京、广东和福建,最后五名则是贵州、内蒙古、陕西、新疆和青海。我国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依然较强,对外贸易发展形势有望继续繁荣;而中部地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对贸易结构或贸易形式进行改进;西部地区的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