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迅速,正改变着传统电网的运行特性,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特征日趋明显。尤其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西北部地区,大规模风电集约化开发产生聚合效应。电力电子设备自身动态特性间产生的耦合作用以及其与交直流电网特性的交互作用引发新的振荡稳定性问题。首先,本文基于典型大规模风电场汇集地区无功电压控制现状,在DIgSILENT/PowerFactory中建立等效的系统模型,从SVC控制方式的角度出发,采用小干扰稳定特征值分析、时域仿真等不同的分析方法对恒电压与恒无功两种控制策略的适应性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VC不同控制方式随着系统变化的适应性不同,就系统已投入SVC风电场数目及系统阻抗方面的变化而言,对于大规模风电汇集地区的弱送端系统,无功补偿装置恒无功控制方式较恒电压控制方式的适应性更优。其次,本文引入了一种基于扫频-灵敏度传递函数法对大规模风电汇集地区多SVC耦合作用进行分析。该方法在小干扰稳定分析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控制理论中对特定变量进行开环传递函数推导的方法,借助DIgSILENT模态分析功能与MATLAB编程的手段,从即将新投入的SVC控制器的视角,利用多变量奈奎斯特判据法判断系统小干扰稳定性,从而在理论层面上对多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间由于耦合作用导致不稳定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此方法在电力系统实际规划、运行中对新投入SVC的参数整定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最后,本文探讨了风电汇入系统中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和网络谐振交互作用的机理。利用RTDS可与实际物理设备进行交互的特性,将风电场实际应用的风机控制器接入其中,搭架硬件闭环仿真平台并提出了基于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的频域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系统强度、单馈入电力电子容量(风机台数)及多馈入电力电子装置间耦合的作用对交流系统第一谐振频率均有影响。随着不同风电场内新SVC的不断投入,同一风电场内风机台数的增加,系统第一谐振频率会不断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