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弄岗穗鹛被确认为一个鸟类新种后,未进行深入的研究。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弄岗片区,对弄岗穗鹛的生态习性进行观察,对其各季节觅食地选择进行研究。与觅食生境近似的短尾鹪鹛和棕颈钩嘴鹛进行觅食地利用的比较,探讨它们的生态位关系。
(1)弄岗穗鹛的生态观察包括了觅食时间、觅食行为、集群行为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弄岗穗鹛的觅食时间跨度从早晨直至傍晚,觅食高峰出现在早上8:00~10:00,中午12:00~14:00,下午15:30至夜幕降临。弄岗穗鹛主要翻开岩石缝隙中,和地面上的积累落叶,搜寻其中的食物,食物包括有虫蛹,昆虫幼虫,蜈蚣、竹节虫和蜗牛等。繁殖季时弄岗穗鹛分开配对,繁殖季结束后聚集成家族群活动。春季弄岗穗鹛的遇见率较低,夏季较高;各季节中心林区的遇见率都最大,过渡林区次之,边缘林区最小。
(2)2010年3-5月,2010年7-9月,2010年11-12月和2011年1-2月,选择18个因子,分别对弄岗穗鹛春季、夏季和秋冬季觅食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弄岗穗鹛春季偏好选择中心林区,回避选择边缘林区;弄岗穗鹛春季觅食地的主要特征是:乔木盖度低、灌木矮、乔木密度小、灌木密度小、乔木矮、高海拔、草本矮等,觅食生境有一定的坡度;与对照样方相比,利用样方的落叶厚度较厚、裸岩比例较大。弄岗穗鹛夏季对3种林区没有明显回避或偏好;弄岗穗鹛夏季觅食地的主要特征是:乔木盖度低、密度小、落叶盖度小、草本盖度低、高海拔、乔木高,觅食生境有一定坡度;与对照样方相比,乔木的密度小、盖度低。弄岗穗鹛秋冬季回避选择边缘林区,偏好选择中心林区;弄岗穗鹛秋冬季觅食地的主要特征是:低海拔、灌木高、草本盖度低、草本密度小、乔木密度小、灌木盖度低、灌木密度小,觅食生境有一定坡度;与对照样方相比,坡位低,灌木高,落叶厚度厚。
(3)弄岗穗鹛不同季节觅食地的利用在海拔、坡位、草本密度、草本盖度、落叶盖度、落叶厚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春季和夏季的觅食地利用样方较相似,夏季和秋冬季差异较大。
(4)2010年7-9月在研究区内进行弄岗穗鹛、短尾鹪鹛、棕颈钩嘴鹛的觅食地调查,比较3者在林区类型,坡位,乔木盖度,灌木盖度,草本盖度,落叶盖度,裸岩比例,觅食高度8个因子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结果显示弄岗穗鹛的综合生态位宽度最窄,短尾鹪鹛的综合生态位宽度最宽,短尾鹪鹛和棕颈钩嘴鹛的综合生态位重叠最大,弄岗穗鹛和短尾鹪鹛次之,弄岗穗鹛和棕颈钩嘴鹛的生态位重叠最小,短尾鹪鹛是弄岗穗鹛最大的潜在竞争者。除落叶盖度因子无差异外,其余因子在不同的两个物种间存在差异。
文中对弄岗穗鹛存在的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