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理论分析与施工实践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ong0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弦支穹顶结构作为一种新型杂交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诞生至今仅十余年,已初步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近期体育场馆、会展中心、航站楼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兴起,还将为弦支穹顶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带来新的契机。为了能够与时俱进,国内外学者结合课题和工程实践对该新型结构已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总体来讲,目前的研究工作还不够全面和深入,部分问题的研究仍滞后于工程实践的需要。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作者全程参与的武汉体育馆大型弦支穹顶屋盖为工程背景,以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该新型结构的分类方法及新形式的构建、非线性分析方法、预应力确定方法、静力性能、稳定性能、缺陷稳定性分析方法、施工全过程分析方法、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在回顾弦支穹顶结构产生、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结合弦支穹顶结构的特点,对该新型结构体系的概念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以此为依据,对弦支穹顶结构体系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按照上部刚性层结构和下部张拉索杆体系的组成特点进行总体分类的方法,按照该方法对弦支穹顶进行了较系统的分类,既总结了目前已有的结构类型,也构建了部分新的结构形式。 对椭圆形弦支穹顶的概念、优势及特点进行了诠释和阐述,并提出采用平面形状系数δ来描述其水平投影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椭圆形弦支穹顶提供了依据和便利。 依据弦支穹顶结构的组成特点,讨论了适合该结构体系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方法,具体包括:非线性增量平衡方程及有限元基本方程的建立、弦支穹顶结构体系的单元组成及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等,为弦支穹顶结构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椭圆形弦支穹顶的预应力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预应力确定的新方法——自平衡逐圈确定法。介绍了该方法实现的基本思想及原则、计算控制参数、计算步骤,以及求解策略等,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便于应用的计算程序,最后通过典型算例分析,对该方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 对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的静力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分析并对比了弦支穹顶与相应网壳在不同荷载组合下的结构变形、构件内力等静力特性,同时对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的非线性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相同荷载条件下,与对应网壳相比,弦支穹顶的节点竖向位移、径环向杆件内力等均有显著的改善,从而使结构跨越更大空间成为可能;为确保结构安全并避免拉索松弛,应进行荷载不对称分布的验算;结构体系的布置形式是影响索杆体系内力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与圆形弦支穹顶相比,椭圆形弦支穹顶的索杆体系内力分布规律较为复杂;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表现出较弱的非线性。通过参数影响分析,较全面地了解了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的静力性能,为类似结构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矢跨比、平面形状系数、预应力、撑杆长度是影响结构静力性能的主要因素,上部刚性层结构的刚度对结构静力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拉索面积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不大,而撑杆面积对结构静力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对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对比了弦支穹顶与相应网壳在稳定性能方面的差异,并考察了多种参数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以得出相关有价值的结论,来指导实践。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下部索杆体系的引入,增强了结构的抗屈曲性能,使弦支穹顶的稳定承载力明显高于相应的网壳;矢跨比、平面形状系数、上部刚性层结构的刚度、撑杆长度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预应力、拉索面积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而撑杆面积对结构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以弦支穹顶结构为对象,对目前常规的一致缺陷模态法(基于特征值屈曲模态的一致缺陷模态法、基于非线性屈曲模态的一致缺陷模态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在某些情况下不适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议了更加适合于弦支穹顶结构的缺陷分析策略——一致缺陷位形法。该分析策略直接以非线性理论为基础,既可避免求解广义特征值问题的不足,不存在初始参考荷载的选择问题,又能更好地反映结构实际的变形趋势。通过典型算例分析,一致缺陷位形法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阐述了两类施工全过程分析方法(基于叠加原理的状态变量叠加法、基于有限位移理论的非线性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着重对两类方法的关键问题,诸如:构件的增加与安装定位原则、构件的拆除、边界条件与荷载的改变、预应力拉索的处理与张拉控制原则、支撑胎架的落架问题与落架方式等,作了详细的拓展。建议网壳、网架等刚性结构以及弦支穹顶、张弦梁、张弦桁架等半刚性结构,可采用状态变量叠加法进行施工过程分析,以缩短计算时间,减少计算量;当结构较柔时,或对计算精度要求更高时,应采用基于有限位移理论的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分析。 对预应力钢结构施工的虚拟张拉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虚拟张拉技术的初步理论架构,包括虚拟张拉技术概念的定义、发展的必要性与作用、组成核心以及基本原理等。重点对虚拟张拉技术的关键问题,如:拉索单元模拟与分析方法、拉索预应力的仿真方法、索力迭代策略、拉索张拉全过程仿真分析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研究,推导出收敛速度更快、计算效率更高的索力迭代新策略——初应变比值法和等效温差比值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弦支穹顶、张弦梁等算例分析,验证了该迭代策略的高效性。 结合作者直接参与的武汉体育馆工程施工实践,对国内首例大跨椭圆形弦支穹顶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探讨了上部网壳结构较先进的顶升外扩施工技术,阐述了拉索的安装技术,并重点对拉索张拉技术(撑杆调节法)进行了研究。由此编制了详细的施工实施方案,使得本工程施工最终能够顺利完成,其中,撑杆调节法首次在大跨弦支穹顶结构施工中得到创新应用,并取得了成功,从而为类似新型结构积累了宝贵的施工实践经验。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对于减隔震技术的认可并加以推广,支座无论是在建筑结构还是在公、铁路桥梁,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常用支座的性能,研发新型支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保护环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再生混凝土是对废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它既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又能缓解城市环境压力。废旧混凝土的再生利用已
对房屋建筑进行加(插)层改造及抗震加固,传统的方法是增大截面、外包钢构架等,这些方法在施工工艺和达到期望的效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针对传统加固方法的弊端,以一个
PHC管桩以其优越的抗弯性能以及可靠的质量保证在基坑支护工程中得到了不少应用。此外,随着SMW工法的引进,劲性水泥土墙以其独特的优点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快发展。本文综合利用PH
盾构隧道施工方法是一种用盾构掘进机挖土排土构筑隧道的先进方法。以其对环境影响小、掘进基本不受地表环境条件的限制、使用地层土质范围宽等优点,在地铁隧道,污水排放隧道,江
随着我国电磁环境日趋恶化,居民住宅及办公楼内电磁辐射水平有明显增加趋势。对于城市的建筑物来说,它们处在各种各样的电磁场中间,磁场会对这些建筑物产生一定影响。根据电磁感
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火的使用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火给人们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火灾的发生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
对于大跨度桥梁的施工而言,由于其结构相对复杂,工程量大,造价高,施工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应地桥梁的施工控制也成为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大量新材料、
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作为一种新材料在加固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普通的粘贴加固方法无法发挥CFRP的高强特性。一些学者和科研单位进行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梁的试验研究。
在盾构施工控制中,同步注浆技术一直足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对盾构施工期间以及施工后期的沉降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同步注浆机理以及在近距离穿越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