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近年来有关疼痛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镇痛药和镇痛措施不断出现,但是临床上依然存在镇痛不足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建立急性疼痛服务组织(Acute Pain Service, APS)。国内外证据表明,APS的成立,使医护人员能够依据循证的方法进行疼痛管理,不但可以体现镇痛管理中的个体差异,而且使镇痛措施的选择更加广泛和灵活;APS可以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改善镇痛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尽管我国从开始成立APS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仍处于探索阶段。至于在APS的临床工作中如何遵照急性疼痛指南、对护士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建立完善的流程和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APS小组?如何运用急性疼痛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改进工具持续质量改进至今还没有统一和规范的模式。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构建以麻醉医师督导护士为主体的APS管理模式、规范镇痛管理流程、加强宣教、进行及时有效的疼痛查房,并采用FOCUS-PDCA程序、镇痛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和满意度、护士的疼痛知识态度水平、护士的满意度以及护士劳动强度等几方面进行评估,据此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持续质量改进。资料与方法成立以麻醉医师督导护士为主体的APS,拟定APS人员职责,改进工作流程,对1706例术后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宣教、疼痛查房、建立疼痛数据库等实施规范化术后镇痛管理;采用FOCUS-PDCA质量改进工具和疼痛管理评价体系对300例术后患者进行镇痛效果和镇痛满意度以及对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和疼痛管理质量进行效果评价分析,采用《护士对APS小组的满意度调查表》对73名外科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持续质量改进。主要结果成立以麻醉医师督导护士为主体的APS对患者实施镇痛管理,术后3d患者静息痛平均评分在3分以下,活动痛平均评分在5分以下;患者术后第1天经常发生中、重度疼痛的比例由实施前34.7%降低到实施后6.6%;(p<0.001);患者对术后镇痛管理满意度高达96.4%,同比增长20%;呼吸抑制发生率为0.00%,恶心呕吐发生率为7.02%,显著低于文献报道;护士对疼痛知识问答得分由培训前40.2±12.4提升到59.8+11.6(P<0.001);病历中护士的疼痛评估次数由实施前0.78+1.05次提高到11.02±2.45次,(p<0.001));94.5%的护士选择“经常宣教患者翻身活动之前或者有效咳嗽之前提前按压PCA给药按钮”;护士对APS小组的查房满意度和疼痛知识培训满意度为100%,对节假日的镇痛服务满意度比较低仅为69.9%。结论成立以麻醉医师督导护士为主体的APS,实施规范化术后镇痛管理可以改善术后患者的镇痛满意度,降低药物副反应发生率;使用FOCUS-PDCA程序用于急性疼痛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镇痛管理质量和满意度,还可以提升护士的疼痛知识水平和疼痛管理质量,减少工作量,从而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医院的镇痛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