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截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分子的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然后分别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纯化表达蛋白及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并检测其抗原特性。为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免疫原的选择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方法: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通过设计带有不同酶切位点的一对引物,从质粒pEcob6特异性扩增HBsAg蛋白羧基末端152个氨基酸(S1)和124个氨基酸(S2)的基因片段,分别将二者克隆到质粒pBKS(+)的多克隆位点,筛选重组克隆。将经过PCR和双酶切鉴定的重组克隆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基因片段与拟扩增目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pBKS-S1、pBKS-S2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1、pET32a(+)-S2;pQE30-S1、pQE30-S2(同时在已有的pBKS-S基础上构建了pET32a(+)-S、pQE30-S)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1、pCDNA3.1-S2、pCDNA3.1-S。用SDS-PAGE、Western blot、ELISA及免疫细胞组织化学等方法对原核、真核表达产重庆医科人学博l:学位论义物进行了检测。 结果: 1.成功从质粒pEcob6特异性扩增了S1和S2的基因片段,分别将二者克降到质粒pBKS(+),经过PCR、双酶切攀定、序列测定等检测。结果表明扩增的基【大J片段与拟扩增目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2.分别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一S 1、pET32a(+)一S2:pQE30一S1、pQE30一S2及pET32a(+)一S、pQE30一S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S1、pCDNA3.1一S2、pCDNA3.1一S。3.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一S1、pET32a(+)一S2;pQE30.S1、pQE30一S2在相应表达宿主菌(BL21、SGl3009)中得到表达,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的20%,其分子量与预计理论值相符合。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一S1、pCDNA3.1一S2、pCDNA3.1一S则在不同真核细胞(HepG:、COS一7)中得到表达。具体结果如下:1).S1基因能在细菌BL21(pET32a(+)一S1)、SGl3009(pQE30一S1)和HepG2细胞(pCDNA3.1-S1)、COS一7细胞(pCDNA3.1一S1)中表达,其表达产物能被抗HBsAg a单克隆抗体识别。2).S2基因能在细菌BL21(pET32a(+)一S2)、SGl3009(pQE30一S2)和HepG2细胞(pCDNA3.1-S2)、COS一7细胞(pCDNA3.1一S2)中表达,其表达产物能被抗HBsAg a单克隆抗体识别。3).S基因不能在细菌BL21(pET32a(+)一S)、SGl3009(pQE30一S)中表达;而能在HepG2细胞(pCDNA3.1一S)、COS一7细胞重庆医科人学f啦I j学位论义(pCDNA3.1一S)中表达,其表达产物能被抗HBsAg a单克隆抗体识刖。 结论:截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分子的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成功被构建及分别在人肠杆菌Efl得到诱导表达和存贞核细胞IfJ表达,并检测剑其表达产物的抗原特性。为乙型刖:炎的预防和治疗性疫苗免疫原的选择进行了成功的初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