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宏观调控权作为经济法的核心概念,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上,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问题。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得以凸现。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也是宏观调控得以不断彰显的过程。目前国内在理论研究上出现了将宏观调控权定位为“决策权”、“决策权与执行权”、“宏观调控权应当集中于中央”等学术观点。这些观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法理论对宏观调控权研究的深入,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是从理论研究的成熟程度讲,宏观调控权作为一个经济法的基本概念,目前的研究仍未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作出更加明确的界定,这必然直接影响到宏观调控权基本理论的构建与实际运行。因此,如何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对宏观调控权的基本内涵和外延以及实践运用给予准确的定位与把握,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正是基于前述现状,本文从法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视角,探讨了宏观调控权生成、演进的一般逻辑关系,界定了宏观调控权的内涵和外延,并通过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实践活动的考察,结合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在我国如何确立、配置、监督宏观调控权的初步框架。 全文共分为六章,各章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研究与宏观调控权相关的一般理论,主要研究宏观调控和权力的基本理论。首先,通过对宏观调控的产生、涵义、性质、特征等的考察,指出宏观调控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国家职能,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国家干预具有明显的区别。通过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我国宏观调控实践活动的研究,概述了各国宏观调控体系的不同特征,归纳出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是由计划手段、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共同构成。运用经济学知识,通过对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所实施的三次宏观调控的实证分析,指出宏观调控的范围包括理论上的范围和实证意义上的范围,理论上的范围只是划定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致方向,而实证意义上的范围是不同时期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其次,简要论述了权力的涵义与特征。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研究,为下一章界定宏观调控权的概念打下基础。 第二章,宏观调控权的界定。通过对已有理论的研究,界定了宏观调控权的涵义、性质、特征,着重强调宏观调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成的一种新型的国家经济权力,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权,其权力内容具有特殊性。在分析宏观调控权产生的时空背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