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陷入一片萧条,为寻求经济新的增长点,使本国经济尽快摆脱低迷状态是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各国政府纷纷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之中,其领域涉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国际公认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高科技产业,同时也是人们最关注的清洁环保领域。在全球经济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国也未能独善其身。美国、欧洲等国家受经济危机影响开始越发保护本国实体经济,严重影响我国出口贸易额。短时间出口量急剧下滑,外贸公司纷纷倒闭,经济发展严重受挫。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科技发展水平,调整经济结构,我国政府审时度势,2010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础与先导,其发展对其他六大产业具有突出地促进作用。目前新材料产业的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能力及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新材料产业经过"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产业雏形基本呈现,但是我国新材料产业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关键技术及工艺仍然受控于国外发达国家。除此之外,新材料产业较强的正外部性产生市场失灵效应,因此,必须借助政府调控资源配置,才能够有效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而税收作为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调整我国现有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刺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剖析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行与新材料产业有关税收政策的不足,并通过总结及借鉴国外成功发展新材料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进一步为完善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提供建议。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关于新材料产业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新材料产业发展态势与环境。这一部分运用SWOT模型分析新材料产业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新材料产业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第三部分:新材料产业与税收相关性分析。这一部分是对税收理论和税收政策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分析。通过对外部性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新材料产业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市场无法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凯恩斯理论则进一步强调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投资可以补充私人投资的不足。通过对税收政策促进新材料产业的作用机理分析,可以发现新材料产业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税收政策可以有效降低“道德风险”及市场失灵。除此之外,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引导资金流向,影响企业成本与收益,进而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第四部分,新材料产业现行税收政策分析。本部分通过对我国现行有关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行梳理,指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缺少系统且针对性税收优惠、税收优惠形式单一、投融资税收支持力度不强、缺少与人才有关的税收政策、科技成果转化税收支持方式存在问题。第五部分,国外新材料产业税收政策及启示。通过对国外成功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经验分析,对比我国现行税收政策的不足,从中可以发现国外税收政策存在综合使用税收优惠方式、重注高端人才培养及激励政策、税收政策重点在研发和生产、重注以税收政策引导风险投资、税收政策法制化是产业发展的保障等优势。第六部分,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结合上述我国现行税收政策的不足及国外成功经验,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相关税收政策提出税收政策应着重支持创新、引入社会资金、市场开拓、企业重组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