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咸炘(1896-1932),清末民初著名史学家,学识广博、著述等身,一生所撰大多收入《推十书》中,共计235部,475卷,书中涉及经学、史学、诸子学、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天才学者”之誉。此外,刘咸炘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先后在尚友书塾、敬业书院、国立成都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做过塾师和教授,任教16余年。《推十书》即是刘咸炘仿俞荫甫《春在堂全书录要》之例、以便于学生得以类求所汇之著作,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八类,而作为“己”的第六类,叫作《授徒书》,更是专门收录的刘咸炘关于历史教育方面的论著,其中诸多内容都反映了刘咸炘对历史教育的深刻思考,例如专以启导初学者的《浅书》和《浅书续录》、以评论之体指导学生学习门径的《学略》、详细论述治史之法的《治史绪论》等等。此外,刘咸炘还自编了历史教材《讲史裁篇》。刘咸炘的这些有关历史教育的文章、著作的编撰与思考,有其自身的学术渊源,渊源主要与刘咸炘的家学即槐轩学说的传承、章学诚的史学思想影响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国人主动翻译的大量伦理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外文书籍有关。刘咸炘在吸纳各种思想学说以推进自身史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其作为塾师与教授时的历史教育经验以及自己的治学经验,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三种历史教学方法,即分层式、五法式、启发式教学,并为学生提出了卓有成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即教学生做读书札记以及翻检书籍,以培养学生史学问题意识。刘咸炘的历史教育思想体现出重视道德教育、融入经学与子学教育、历史教学与史学研究并举等特点,其历史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法与学法,对当下的历史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