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郭村煤矿采空区段稳定性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ff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空区的稳定性问题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禹州段的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之一。影响采空区稳定的因素十分复杂,渠道施工、运行及运行期内渠道的渗漏会导致采空区的进一步变形,进而威胁渠道的安全运行。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采空区稳定性研究现状及残余沉降预测已有成果,总结了采空区覆岩移动的基本形式,在详细介绍郭村煤矿采空区形成历史和处理措施的基础上,运用定性法、解析法、监测法和数值法对南水北调郭村矿采空区段的稳定性、残余变形和渗漏工况下的稳定性展开以下研究工作:(1)结合各行业对采空区的研究成果,归纳影响南水北调下伏采空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采矿和顶板管理方法、上覆岩体的力学特性、煤层赋存条件和开采时间;郭村煤矿采空区处于残余变形期,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采煤方法和顶板管理方法的落后及渠道施工运行的影响,潜在残余变形较大。(2)基于概率积分法沉陷理论,推导出采空区在自重下残余变形极限值计算公式,计算郭村煤矿采空区竖直残余变形极限值为331mm,水平残余变形极限值为82.8mm。以郭村煤矿采空区剖面4为基础,应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模拟采空区无注浆处理工况下渠道施工与运行过程来研究其变形规律。结果显示,水平位移最大值位于采空区两端上方地表,其值较小;竖直位移最大值为9.32cm,地表竖直位移随采空区埋深增大而减小,随离渠道水平距离增大而减小;渠道运行对地表变形影响有限。(3)分析渠道施工期间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结果显示:施工前,采空区残余变形小,基本稳定;注浆和开挖施工导致采空区残余变形较施工前增大,但注浆明显有减缓变形的作用,工程场区地表变形值总量较小,整体较稳定。(4)应用FLAC3D建立郭村煤矿采空区段三维模型,通过对地层Q3和Q2在不同含水率下力学参数的弱化来模拟渠道运行期无渗漏、一般渗漏和严重渗漏三种工况,结果显示,采空区注浆区地表沉降值比无处理区小1-2cm,注浆可明显减小残余变形;竖向位移主要分布于地层Q3和Q2中,其最大值、影响范围和深度均随着渗漏程度增大而增大,初期引起的地表沉降增量比后期增量大,竖向位移最大为5.46cm,而围岩和采空区中基本无竖向变形;在渠底,差异沉降明显,严重渗漏工况下差异沉降最大值为4.2cm,倾斜为2-3mm/m,可导致渠底混凝土板拉裂破坏;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24cm,影响相对较小。
其他文献
轮胎式凿岩锚固钻车底盘(以下简称底盘)是一种专用底盘。在专用底盘的设计和制造领域,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有很大的差距,但目前国内很多重型汽车和专用底盘生产厂商都开始设计
为满足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日益严格噪声法规要求,必须对车用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实现有效地降噪。然而对于车用发动机进排气系统性能优化及其降噪技术等研究还很不充分,在很大程度
喇嘛甸油田经过三十余年的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目前,在油田开发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油田综合含水高、主力油层储量动用程度高水淹厚度大、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无效或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沿江地区基础地质背景及覆盖型岩溶塌陷发育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以铜陵、池州、安庆三市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了区内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及特征、并归纳总结了区
学位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索取造成了对环境的持续破坏,使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更趋严重。因此必须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研究与评估,并组织有效的防治,从而尽可能地防范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损失。本文通过对雅砻江官地水电站大桥沟泥石流发生情况的分析,试图从人类工程活动这个角度来阐述其对泥石流产生的重大影响,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这也是当前建设和谐水电的需要。 本文从大桥沟泥石流的发
中国书法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日常的办公、写作、交流日益呈现电子化趋势,出现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拒绝书
随着郑州市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大。合理科学地利用现有郑州北郊水源地,对缓解郑州市供水紧张状况,调整引黄水量与地下水开采量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