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Braden评估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手术室重症手术患者术中评估的应用对比,评价两种评估表对此类患者术中获得性损伤的预测表达能力;探究术中获得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利用对高危患者的早期辨别,对高危因素的真因分析,为降低重症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损伤的发生率,巡回护士制定专业的预防计划,给予患者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实用性的评估工具,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的目标。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样本采用便利取样法,研究对象为太原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重症手术患者,其中男性61例,占61%,女性39例,占39%;年龄在1890周岁,平均56.15±3.131岁;涉及到的外科科室包括:心外科32例、普外科24例、骨科17例、胸外科12例、妇产科7例、泌尿外科6例、神经外科2例。分别采用“Braden评估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术后观察期为72小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评估资料,各评估表危险因素变量使用spss22.0软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1.术中获得性损伤的发生率手术时间为3.516.5小时;1期压疮17例,手术时间均≥7小时;2期压疮4例,深部组织损伤1例,手术时间均≥8.5小时;压疮的发生率虽然为22%,经过术后减压护理,在12小时内,患者的术后压疮发生率降低至5%。2.变量显著性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了12个显著性水平非常高的变量,“Braden评估表”4个:感知能力(X3)、移动能力(X5)、潮湿度(X6)、营养摄取能力(X7);“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8个:体质指数(X9)、手术体位(X11)、手术预计时间(X12)、失血量(X13)、术中施加外力(X14)、麻醉方式(X15)、受压点皮肤类型(X16)、神经感觉障碍(X17)。3.量表的预测表达能力发生压疮与未发生压疮的两组患者之间量表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量表对高危患者的识别均有鉴别能力;通过Logistic回归分类表进行分析可知预测的正确率:“Braden评估表”为80%,“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为83%。结论:1.“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重症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损伤的预测表达能力更好:通过对两种PURAS进行回归建模与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各项评价指标发现,“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术中危险因素的评估指标专业性较好,描述更为准确,预测能力较高;“Braden评估表”虽然在评分中,发生压疮与未发生压疮两组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评估项目更偏重于患者术前的状态,对患者的评估缺乏准确性和动态化,预测能力较低。在手术室重症手术术中获得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评估中,推荐使用“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有效的避免了护理人员预防的盲目性,能够根据患者的评估内容,制定个体化的预防计划,给予正确的预防措施,从而起到真正的预防效果,实现手术室关于重症手术患者的安全目标的管理。2.“手术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更加突出了体位与术中获得性损伤的常见部位,可以更好地指导手术室护士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本次研究发生术中获得性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颜面部、前额、下颌,1例深部组织损伤为男性右乳;体位主要为俯卧位、前冲俯卧位、斜坡卧位。这就提示我们在手术体位的防护中,应重点关注这三种体位和重要的部位,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3.评估表的项目内容是手术室护士需要特别关注的预防要点:通过分析可知,患者的年龄因素、手术时间、受压点的皮肤类型、手术体位与术中施加的外力联合作用、失血量的多少、神经感觉障碍、麻醉因素诱发术中低体温等都是患者发生术中获得性损伤的高危因素,给予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在患者皮肤的交接工作中,评估项目的指导也更好地进行了手术室与ICU的工作衔接,真正的做到手术室术中获得性损伤的安全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