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网上问卷、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Twitter微博客平台上的中文用户群体的信息传递规律和认同建构过程。在自我展现层面,Twitter平台与国内网络的区隔为用户提供了另一个自我展现舞台。他们采用了角色分化的方式,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角色。同时,他们在保护自身隐私的前提下寻求多元化的自我表达。通过转载、短评等互动方式,普通网民也开始步入到公共事件的讨论之中。这些看似分散的信息经过长时问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个体的公共事务参与者角色的基础。在人际交流层面,这些用户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联系着不同的人际关系。在Twitter平台上,他们更多地与那些对公共事件有着相似立场的网友交流;而在国内微博客平台上更多地与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联系。另外,在他们心中,双向交流和单向接收信息都有着明确不同的对象。在群体层面,共同经验和共享记忆成为建立群体认同基础。在这种认同的影响下,他们把认识到国内外信息差异并试图越过技术阻隔的用户和国内其他用户相区别。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很少涉及时政话题;而当面对公共事件时,他们的群体认同立即被激活,并以相应的角色进行表达。Twitter中文用户群体的这些认同特征对他们的信息传播活动产生显著的影响。很少有Twitter中文用户在现实生活中谈论Twitter平台上的话题,尤其是时政话题。长期的网络使用使他们懂得如何衡量国内外信息环境中言论表达的尺度。在Twitter平台上关注和讨论严肃的时事话题,在国内环境中娱乐放松,并在公共事件到来时充当不同信息平台间的信息桥梁。在信息选择方面,他们倾向多方接收信源。不过,对政府缺乏信任使他们更加信赖国外信源。在信息传播的不同阶段,他们根据不同信息平台的舆论环境转移讨论场所,使得信息得到不断的循环和更新。不过,群体认同不断强化的同时,也引起了群体内部的异议。一些群体成员开始抵制过度政治敏感的表达。而时政议题的过多强调挤占了个体私人化的表达和其他兴趣群体的讨论,导致了部分内部成员的脱离。Twitter中文用户的这些行为折射出的国内公众在面对公共事件时采取的普遍状态——“有距离的参与”。通过这样一种曲折的方式,他们得以实现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参与公共事件的目的——既希望冲出现有的言论限制,又尽力保障自己生活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