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也是维系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教育的内涵及其经济属性,阐述了政府应当承担起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对我国基础教育政府财政投入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我国基础教育政府财政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总量不足、相对量和平均量偏低等现象,无法满足人们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还存在公用经费偏少、地区差异悬殊、投入主体权责不合理、师生比失调、学校的布局和发展规模不成比例等问题,造成了政府投入基础教育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产生教育经费浪费严重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生均经费平衡法,尝试探索和构建了一种基础教育政府财政投入预算、分配方面的新模式,按照生均经费的多少,逐步实现财政资金的纵向和横向的双流动,突出以生均经费这种动态的指标来衡量政府财政投入的规模、方向,提高基础教育财政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本文还尝试提出我国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方面的一些对策和建议,在增加投入总量、优化投入结构、提高投入效率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健全基础教育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力争使我国政府财政投入基础教育能够取得实效,确保基础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