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分析及其他寄主植物的检测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包括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南阳分离物(PaWB)延伸因子(EF-TU)基因tuf的研究、泡桐丛枝病田间寄主的检测和鉴定及其他两种植物病害的植原体检测三方面研究内容。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的保守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得到泡桐丛枝病植原体(PaWB)南阳分离物的tuf基因,核苷酸长度1185bp,编码394个氨基酸的完整蛋白序列,大小约为43 kDa。利用蛋白分析软件TMHMM 2. 0和PROSTⅡ预测此植原体tuf为非跨膜蛋白且定位于植原体细胞质中。将PaWB tuf基因连接到pGEX-4T-3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表达出分子量约62 kDa含有GST标签的融合蛋白。用该融合蛋白免疫德国大白兔获得了特异性较高的抗血清。用不同的方法对泡桐丛枝病株制备的抗原进行ELISA和Dot blotting的结果进一步显示了tuf蛋白具有与膜结合的特性,对提取抗原的冻融处理是获得理想ELISA结果的重要前提条件。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该抗血清分别与PaWB、PeV和CWB植原体抗原产生特异免疫反应,而与相应的健康植株对照及JWB、BWB植原体抗原无免疫反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泡桐丛枝病原的其他寄主进行了检测和鉴定。依据植原体16S rRNA基因设计的通用引物,采用巢式PCR检测了从泡桐丛枝病树附近采集的不同植物上的30份样品。从其中8种植物中扩增到长为1246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它们都属于16SrI-D亚组,与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同源性最高,初步推断这8种植物是泡桐丛枝病的其他寄主。其中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山药(Dioscorea opppsita)、灯笼泡(Physalis angulata)、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楸树(Catalpa bungei )6种植物是首次报到植原体病害;并且从辣椒(Capsicum annuum)和花生(Arachis hypogaea)中检测到的植原体与以往文献报道的辣椒僵顶病及花生从枝病病原植原体不同。本研究还在楸树叶片黄化(CbY)样品中扩增到了植原体的tuf基因,其序列同源性也与泡桐丛枝病植原体最高。DAPI荧光显微镜和间接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楸树黄化植原体与PaWB-NY tuf抗血清产生特异免疫反应,并且楸树黄叶组织中的植原体含量明显低于泡桐丛枝病组织。从河北承德采集表现异常的丁香黄叶和北京采集到的黄金槐短枝样品中,通过巢式PCR扩增到了植原体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得到了长度为1246bp的核苷酸序列,初步证明了采集样品中含有植原体。序列分析和RFLP分析显示黄金槐短枝(ScIS)植原体属于16SrI-D亚组。丁香黄化(SoY)植株上植原体与猪屎豆丛枝植原体同源性最高,属于16SrII-A亚组,与报道的引起紫丁香丛枝病的病原不同。在丁香簇叶样品(SoP)中检测到两种植原体,分别属于16SrI-D亚组和16SrII-A亚组,推断可能是这两种植原体的复合侵染。
其他文献
长期大量施用氮肥是导致害虫猖獗为害的直接原因之一,如何控制施N量,提高作物氮利用率及减少植食性昆虫的危害,是当前植物营养与害虫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鉴于目前N滥用、浪费等引起众多的负面影响,本文探讨了茶园最佳施N量对产量、品质和生理指标及主要刺吸式害虫—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生态适应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施N量对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武夷岩茶产量及品质为考察指
本论文报道了贵州省凯里市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茎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多种分离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及波谱解析技术(IR,~1H-NMR,~(13)C-NMR,MS)分析、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从此种植物中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0个化合物。对贵州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
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近年来在江淮稻区大发生,导致了水稻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为探明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及其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情况,系统调查了田间不同生境中灰飞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 RRSV)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的重要成员。RRSV侵染水稻引发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曾广泛流行于印度尼
基因组 DNA甲基化能够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影响基因表达的模式,引发表型的可塑性,是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重要因素。昆虫被认为是研究DNA甲基化的良好材料,其众多的生理生化过程
文章通过扫描现有数字资源组织方法的不足,从资源组织的层度、维度和阶度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数字资源组织的柔性理论体系,并进一步优化了数字资源组织的框架体系和数字
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建筑项目和化工项目在其中起到了主导地位,属于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在我国化工项目建设中,其存在的风险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