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早期的锋芒微露,到近年来的大放异彩,在当代中国作家中,刘震云的地位举足轻重。新世纪以来,他将创作与大众娱乐精神紧密结合,创作的多部作品适应市场需求投入影视化,引起了广泛关注。笔者认为,刘震云的小说广受欢迎的关键因素是他始终坚持为民众而写作,他关照民众的精神世界,瞩目于他们的生存困境,以琐屑的笔触展现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鸡零狗碎的生活场景反映底层人民在残酷现实中理想的破灭,对现实无奈的妥协,并一步步走向人性异化的深渊。与此同时,刘震云擅长以荒诞的情节与戏谑的语言对历史进行解构,别有意味的警示人们现实生活中滋生的种种异化与弊端。他的创作沿袭了五四“人的文学”的精神内核,并在小说的创作上进行不断的尝试,由此可见他在中国文坛中是一位继承者和改良者。无论是继承还是发展,作者坚定的秉承着民间立场,他这种独特的平民化视角使得作品有着强烈的批判性,而在这看似无情的批判背后,流露着深刻的温情与眷恋。温情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可贵的情愫。但是,随着消费经济的兴起,市场机制对文学创作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强,文学的媚俗倾向值得警惕。因此,呼唤文学作品要书写温情,对人生和社会进行深入而不是浮泛的思索,其意义尤为重大。在作家的写作过程中,其作品中往往呈现出一条主线,其中具有创作者特有的情感基调。现有的研究成果一般瞩目于“反讽”“孤独”甚至是“冷漠”等主题,这些主题的情感基调比较低沉甚至带有批判色彩,然而刘震云作品中所秉持的态度是对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生活的刻画,在批判与揭露种种“生存悲剧”与“社会悲剧”之时,他的笔触中充斥了对小人物的关怀。本文旨在破除过往刘震云研究的既定视野,探寻刘震云小说厚重、批判表象下藏匿的温情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