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出现了巨大的转型。这期间,作为中国小说及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小说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先后经历了互相渗透,互相交织的四个发展阶段,即维新变法回应期、“小说界革命”推动期、“女权革命”理念反馈期、“性别差异”淡化期。本文从探寻近代女性小说产生的缘由出发,对其发展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并以代表性的作家与作品为研究个案,一方面,探讨社会思潮对不同阶段女性小说译著特色形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具体分析不同阶段女性小说译著者及作品对近代女性小说发展演变的意义与价值。第一章结合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以女学堂、《女学报》、女学会为核心的新女性培养模式,探讨裘毓芳、薛绍徽等《女学报》主笔的小说翻译,对新女性中潜在作家群体的培养。第二章分析在“小说界革命”的影响下,以“女权革命”为代表的小说写作理念,以“女豪杰”为代表的小说女主人公形象,以《女子世界》为代表的小说出版,对新女性从主题、人物形象、出版三个维度的小说写作产生的影响。第三章讨论在当时小说征文活动、女性小说评论家出现的情况下,女性译者群体的主要特征,以及其翻译小说如何通过多样化的题材对“女权革命”理念进行反馈。第四章结合这一阶段女性作者及其小说创作的的基本情况,探究近代女性小说在“性别差异”逐渐淡化的情况下呈现出的向传统复归和向现代性发展两大趋势,对“鸳鸯蝴蝶派”小说和“五四”女性小说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