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计显示,我国优秀运动员中约有60%来自各级各类业余体校。在第26届奥运会上获得的169枚奖牌的运动员都是来自体校。由此可以看出业余体校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关业余体校的教育方式以及教练员的队伍现状建设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几十年来,基于学习前苏联而创立的以业余体校为主体的业余训练体系,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是提供优秀竞技后备人才的主渠道。但以体校为主体的业余训练体系也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文化学习与训练的矛盾长期无法得以有效解决。针对解决这一矛盾而恢复和创立的传统项目学校、试点学校等学校系统的课余训练体系,80年代以来,虽规模发展迅速,但由于技术力量及投入的有限性,对竞技体育的实际贡献并不理想。而且,由于体委、教委两条业训系统之间的利益冲突而造成的生源矛盾、训练力量分散等问题,导致了业余训练总体效益的低下。因此应重视业余训练的体制改革、目标调整、制度创新等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山东省临沂市3所体校教练员带训项目、训练规模、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教练员的科研状况、专业对口情况、素质、能力、专业水平进行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临沂市业余体校教练员结构体系反应出体校教练员过少,男女性别差异大,女教练偏少,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和研究以及教练资源的合理分配。2、临沂市业余体校教练年龄偏大,训练经验丰富,同时反应其学习再教育潜力低,不利于教育方式更新和改进,。3、临沂市三所业余体校教练员职称分布总体呈现正太分布,高级职称和未定职称教练员相对较少,中级教练员和初级教练员居多,他们是临沂市业余体校教练员的主力军。4、临沂市三所业余体校教练员不同专业技能水平高低不一。在田径、赛艇等爆发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上成绩普遍较低。而对于技能型相对较强的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上成绩普遍较高。5、临沂市业余学校在近年来培养了张明霞、曹昌海、付方东、孙新建、蔡超、王迎、侯冰等国内知名运动员,说明其教练员已经具备一定实力。但在全国范围来看,总体偏弱,还有待加强。6、临沂市业余学校教练员的科研能力偏弱,主要表现在为了科研而科研,存在实用主义现象,没有能体现以训练带科研、以科研促训练的科学训练理念。在分析临沂市业余体校教练员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