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鸭卵黄免疫球蛋白IgY作为一种特异性抗体,既具有哺乳类IgG的生物活性,又具有许多较哺乳类IgG更为优越的特点。在我国,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鸭肝炎病毒的分离,纯化,免疫种鸭获得抗鸭肝炎病毒卵黄抗体,并对其分离纯化条件进行探索和对IgY某些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检测鸭肝炎抗体的Dot—ELISA方法。获得如下结果: 1.抗鸭肝炎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 1.1 采用标准DHV-Ⅰ毒株(ATCC株),接种鸭胚增殖病毒,氯仿抽提,PEG浓缩,差速离心得到较纯的鸭肝炎抗原(浓缩50倍)。蛋白含量为18.75mg/ml,能用于种鸭的免疫和酶标板的包被。 1.2 通过乳化鸭肝炎病毒,经安全检验制备的鸭肝炎疫苗,按免疫程序进行种鸭免疫,两个月后测定血清抗体活性达到1:128时,拾取种蛋,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材料。 2.采用水稀释法制备鸭卵黄水溶液,对水稀释法的几种条件进行优化 2.1 确定pH5.1是从稀释鸭卵黄液里分离抗体的最适pH,低于pH5.1时会引起抗体溶解度的下降,高于pH5.1时则不利于脂质的沉淀。 2.2 确定1:10为稀释鸭卵黄液的最佳稀释倍数。在制备鸭卵黄水溶液的过程中,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离心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逐渐上升,而脂肪的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当稀释倍数达到1:10后,上清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基本趋于一致。 2.3 确定稀释后的鸭卵黄水溶液至少应放置6小时,上清液的澄清度较好,脂蛋白的沉积量达到最大:增长放置时间,上清液没有明显变化。 3.抗鸭肝炎病毒卵黄抗体的分离纯化 3.1 通过两种盐析方法的比较,确定辛酸—硫酸铵法为比较适合鸭卵黄抗体的粗提方法。 3.2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将鸭的完整型IgY和缺失型IgY(△Fc)成功分开,确定离子交换层析时用0.02mol/L Tris-HCl缓冲液平衡,洗脱时流速为1.0ml/min;凝胶过滤层析时用0.02mol/L PBS平衡,洗脱时流速为0.1ml/min。 4.高纯度抗鸭肝炎病毒卵黄抗体间接ELISA试验条件的优化 4.1 确定鸭肝炎抗原浓度定为16μg/ml:当抗原浓度为4μg/ml时,检测OD值己达到0.519,当浓度达16μg/ml时,已稳定在ELISA检测峰值。 4.2 确定一抗(抗鸭肝炎病毒卵黄抗体)浓度定为28μg/ml:当一抗浓度逐渐增加时,OD值从增加到趋向稳定,在2μg/ml到25μg/ml的浓度范围内,OD值随一抗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在16μg/ml到32μg/ml的浓度范围内,OD值随一抗浓度的增加稍有增加,浓度在32μg/ml以上,OD值趋于稳定,本试验选择一抗用量为28μg/ml。 4.3 确定酶标羊抗鸭IgG的稀释度为1:3200。随着酶标羊抗鸭gG稀释倍数的增加,OD值逐渐下降,尤以3200倍稀释度到6400倍稀释度时下降最为明显。所以,从节约酶标抗体和试验检测水平所需的最低酶标抗体量出发,选择酶标抗体的稀释度为1:3200。 5.高纯度抗鸭肝炎病毒卵黄抗体在几种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