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后,不同浓度的MPA对浆细胞存活及抗体产生的影响,为临床使用MMF抑制血型抗体反弹提供的实验依据。方法①CCK8法观察MPA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设置0.03、0.3、3、30umol/L四个MPA浓度组及DMSO溶媒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通过酶标仪测定药物分别作用24h、36h、48h后的OD值,绘制出抑制率与MPA浓度和作用时间关系图;②选定最适MPA浓度,分别作用于B淋巴细胞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变化;③ELISA法检测MPA对B淋巴细胞抗体产生的抑制效果。将相同浓度的细胞接种于6孔板上,待细胞浓度达到106后,使用PWN刺激B细胞3-5天待其转化为浆细胞后,分别向各孔加入不同浓度MPA,及硼替佐米,4-6天后离心收集细胞上清液,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Ig M、Ig G表达量。④流式细胞术检测浆细胞的转化率。将相同浓度的细胞接种于6孔板上,待细胞浓度达到106后,使用PWN刺激B细胞3-5天转化为浆细胞后,分别向各孔加入不同浓度MPA,及硼替佐米,作用4-6天后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处理后各组细胞CD19(-)CD38(+)浆细胞的百分率;⑤PCR法检测MPA对B淋巴细胞活化为浆细胞的影响。将相同浓度的细胞接种于6孔板上,待细胞浓度达到106后,使用PWN刺激B细胞3天转化为浆细胞后,分别向各孔加入不同浓度MPA,及硼替佐米,作用4-6天后,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内IMPDH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MPA对B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0.03umol/L的MPA抑制不明显,30umol/L,随着药物浓度增大,B细胞存活率从81.7%(0.3umol/L)下降到61.2%(30umol/L),随着时间增加0.3umol/L MPA组存活率从81.7%(24h)下降到64.15%(48h),30umol/L MPA组存活率从61.2%(24h)下降到38.79%(48h);②MPA抑制浆细胞的IMPDH2表达;当MPA浓度达到30umol/L时,IMPDH2表达明显减少,而0.3-3umol/L与对照组对比不明显,硼替佐米组几乎为0;③MPA可以降低CD19(-)CD38(+)浆细胞的存活率,0.3umol/L MPA组存活率为14.5%,而30umol/L MPA组存活率下降到8.2%;④Ig G抗体产生随时间变化与对照组比较,0.3umol-30umol/L(第四天)MPA组由396.9ug/m L减少到289.1ug/m L,较对照组494.1ug/m L明显减少,0.3umol-30umol/L(第六天)MPA组由986ug/m L减少到460ug/m L,较对照组2205ug/m L明显减少,而低浓度MPA对Ig M产生影响不大,0.3umol/L(第四天)MPA组254.6ng/m L较对照组255.8ng/m L无统计学意义,而3umol/L与30umol/L较对照组减少,由210.3ng/m L减少至190.7ng/m L,硼替佐米组122.7ng/m L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第六天随着MPA浓度增加,Ig M产生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MPA可以抑制B淋巴细胞的活化和B淋巴细胞向浆细胞的转化;②MPA可能是通过阻止B淋巴细胞向浆细胞的转化和直接抑制浆细胞从而抑制Ig G、Ig M抗体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