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丹参酮ⅡA (Tanshinone IIA, Tan-IIA)是从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中提取分离的二萜醌类化合物,为丹参中的脂溶性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氧化,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抗血小板,改善记忆力障碍等。特别在抗肿瘤方面,其作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Tan-IIA在水中的溶解度低、固体给药吸收差,难以制成适宜的静脉剂型,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微乳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对淋巴系统有较高的亲和力,且具有缓释作用,与其他乳剂不同,微乳的粒径小(10-100nm),生物利用度高,热力学稳定,适宜制成注射剂。然而国内外尚未有注射型微乳上市。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1、进行丹参酮ⅡA微乳的制备。2、对丹参酮ⅡA微乳进行质量评价。3、研究其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1、Tan-IIA微乳的制备:采用两步高压乳匀法制备Tan-ⅡA微乳,考察处方中磷脂(PC)、甘油(CH)、泊洛沙姆F68及药物浓度对微乳微观形态、包封率的影响。2、质量评价:HPLC法测定Tan-IIA微乳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电镜下观察微乳的微观形态及平均粒径;粒径测量仪测定粒径及其分布;考察Tan-IIA微乳的稳定性:在不同温度下放置1个月,考察其外观、pH值、形态及包封率的变化。3、药代动力学研究:取健康家兔5只,以2mg·kg-1静脉推注给药,于给药前及给药后2,10,20,30,45,60,120,240,360,600,1440min取血,并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确定处方中Tan-IIA的浓度为0.1% ;磷脂2%、甘油2.25%、泊洛沙姆F68为2%。2、经两步高压乳匀法制备的Tan-IIA微乳的平均粒径为151nm ,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0%,0.073%。3、该微乳经4℃、25℃避光放置1个月其粒子形态及粒度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无分层、破乳现象,放置前后外观、形态、pH值无明显变化,但室温下放置包封率有所降低。4、5只健康家兔静注Tan-IIA微乳后,其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AUC0-∞、AUC0-t、T1/2α、T1/2β分别为230.16μg·mL-1·min,190.57μg·mL-1·min,12.97min,226.45min。结论:1、两步高压乳均法制备的Tan-IIA微乳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2、Tan-IIA微乳室温放置不够稳定,应低温避光保存。3、Tan-IIA微乳在家兔体内的血药时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本实验有以下创新之处:1.丹参酮ⅡA微乳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题为首次创新研制。2.本课题首次对注射用Tan-IIA微乳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为该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