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疆人口治理是我国边疆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人口治理的目的是以国家为治理主体,通过国家的政治决策和制度设计等方式解决边疆人口问题,从而实现国家对边疆的有效治理。边疆人口治理不仅影响着边疆社会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总体的未来发展、国家对外合作与交流以及国家安全。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关于边疆治理的研究都是从国家层面来进行建构,还没有以具体的问题为对象入手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选择边疆的人口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边疆人口治理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在梳理边疆人口治理实践中所采取过的治理取向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与反思,从而对边疆人口治理未来的治理取向进行预测研究,以丰富边疆治理的综合理论。本文对边疆人口治理价值取向的历史变迁的研究在时间线索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国的边疆人口治理都以单一的价值取向为主,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国家采取了族际主义的治理取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解决了大部分的边疆人口问题,实现了边疆的安定;以及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计划的实施,族际主义的治理取向不再能满足国家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需求,加上特殊的时代背景,国家以国家组织和动员人口大迁移的方式来进行边疆人口治理,即“平衡主义”的取向,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边疆的开发和安全,却也埋下了许多隐患;第二阶段我国的边疆人口治理以复合的价值取向为特征,即随着边疆治理的区域化,边疆人口治理逐渐由特定的对象扩大为综合的边疆人口问题,实现了边疆人口治理服务于边疆治理的综合系统,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契合的趋势。通过对我国边疆人口治理价值取向的变迁历史和现今世界发展的研究,笔者认为不论是单一的族际主义还是单一的区域主义的治理取向已经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因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边疆人口治理的价值取向需要综合发展的治理取向,并对实现综合发展的治理取向的前提条件、目标与现实挑战进行了研究分析。